[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245.8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8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唐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致峰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A61G1/04;A61F5/05;A61F5/37;A6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徐佳慧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改善 患者 固定 效果 创伤 骨折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骨折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包括担架主体、固定机构、稳固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担架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担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数量为两个的伸缩圈,两个所述伸缩圈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块,两个所述伸缩圈的内部均加工有螺纹口,两个所述伸缩圈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该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通过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能够转动螺纹杆去调节固定块到病人腿部的距离,从而达到了便于夹持稳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折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高能损伤愈发见,各种急症创伤随之快速上升,过去实施现场急救时一般采取背、拉、拖、抬、搬的方式,由于缺少器材或未予以合理施救,往往使得创伤更为严重,导致骨折部位二次伤害的发生,目前多采取传统骨折固定方法,发生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肋骨固定带进行固定,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腰围进行固定,四肢骨折患者(或称伤者)采用四肢夹板、衬垫、扎带进行固定,将肢端予以暴露,然后通过正确方法将患者搬运至硬担架上进行转运,发生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需三人完成搬运,三人于患者右侧分别托住肩背部、腰臀部及双下肢,经统一指挥,一起将患者搬上或搬下硬质担架。
现有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越发完善,在使用时通常具有便于固定病人的特点,例如中国专利202021459345.0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该装置通过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快捷等特点,在受伤现场初步评估后即刻使用固定装置对骨折创伤部位加在有效固定,有效防止骨折继发性损伤,但是该装置在固定病人时因每个病人的腿围不同,固定时需要将装置进行调节,不能及时对病人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减轻痛处,故此,提出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具备便于根据病人腿围进行调节稳固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装置不能及时对病人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减轻痛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及时对病人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减轻痛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改善患者固定效果的创伤骨折固定装置,包括担架主体、固定机构、稳固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担架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担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数量为两个的伸缩圈,两个所述伸缩圈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固定块,两个所述伸缩圈的内部均加工有螺纹口,两个所述伸缩圈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伸缩圈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片,两个所述复位片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卡钮,所述固定机构的外表面加工有第一卡口,所述固定机构的左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侧设置有防护罩,固定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
进一步,所述担架主体包括稳固手环,所述担架主体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定位环。
进一步,所述伸缩圈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机构的内部,所述螺纹杆贯穿并延伸至伸缩圈的外部,所述螺纹口与螺纹杆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固定机构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钮贯穿伸缩圈并延伸至固定机构的外部,所述第一卡钮与第一卡口为活动连接,减震垫的外表面加工有透气孔,所述第一卡口的数量不少于四个。
进一步,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壳体,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伸缩圈的外表面且位于固定机构的内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钮,所述固定机构的内侧加工有第二卡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致峰,未经唐致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