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6981.6 | 申请日: | 2021-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谢萧;陈帅;谢建祁;毕震联;杨保林;朱堂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永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B01D50/00;B01D45/0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段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持续 循环 利用 活性炭 再生 系统 | ||
1.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给料机构、碳料烘干机构、碳料再生及回收机构、尾气处理机构;所述给料机构包括碳料仓,所述碳料仓出口处通过第一碳料输送装置与碳料烘干机构连接,对输入的碳料进行烘干,所述碳料烘干机构出口端通过第二碳料输送装置与碳料再生及回收机构连接,对输入的碳料进行再生,所述碳料再生及回收机构包括再生炉及设置于再生炉外的加热燃烧炉,所述再生炉底部设有出料管及尾气排放管,顶部设有燃烧气排放管,所述出料管底部连接第一收集箱,所述燃烧气排放管及尾气排放管通过收集输送管与第二收集箱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顶部通过气体回收管与尾气处理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料输送装置与第二碳料输送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碳料输送装置为倾斜设置,其较高端设置于给料机构下部,其较低端与碳料烘干机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碳料输送装置、第二碳料输送装置为振动输料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料烘干机构包括烘干机构外壳,所述烘干机构外壳内沿其入口端至出口端设有第一螺旋输送杆,所述烘干机构外设有热风提供装置,所述热风提供装置通过热风输送管与烘干机构入口端连接,通过热风回收管与烘干机构出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炉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数条碳料输送通道,所述碳料输送通道交错设置,上一碳料输送通道末端底部设置与下一碳料输送通道起始端连通的转移通道,所述碳料输送通道内分别设置第二螺旋输送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料输送通道由其起始端至末端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下部的碳料输送通道通过出料管与第一收集箱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箱外设置有第一冷却装置,所述第一收集箱底部设有第一收集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输送管为倾斜设置,其较低端与出料管连接,较高端与第二收集箱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外设置有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收集箱底部设有第二收集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机构包括下部水箱及上部过滤除尘箱,所述气体回收管伸入下部水箱内,并通过数道气体分流管穿出下部水箱与上部过滤除尘箱连接,所述过滤除尘箱顶部设有气体排放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流管底部设有沉降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永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华永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69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