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办公室垃圾回收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4382.2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1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B65F1/00;B65F1/10;B6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邓凌云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办公室 垃圾 回收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办公垃圾回收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办公室垃圾回收机器人,包括底座、套筒、底槽、放置筒和挡板;所述套筒置于底座的上方,且套筒位于底座上方偏向后端的位置,底座的下方四角均安装有滚轮,且滚轮为四个,所述底槽开设在套筒下方的底座内部,底槽上方的底座表面开设有贯穿口,贯穿口与底槽内部连通,且套筒通过贯穿口插置入底槽内,底槽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托板。本发明通过在套筒内部下方置有带有左存放室和右存放室的放置筒,其上方的套筒内部设置可转动挡板,且其底部安装有电磁铁,在挡板转动并配合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将金属钉、回形针等垃圾与纸张垃圾分离,方便之后的分离回收,同时称重功能方便判断垃圾存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垃圾回收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办公室垃圾回收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代社会,人们在日常居家和办公生活中花费了绝大多数时间,在办公室日常的工作中,产生的垃圾以纸张,胶带或者其他金属钉或者回形针等组成,不同于其他行业产生的垃圾,办公室中的纸张等垃圾大多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因此针对办公室垃圾的回收对环保工程的贡献就比较大。
办公室中的纸张垃圾,有些会经过粉碎后再扔入垃圾桶内,除了最常见的纸张垃圾,还存在较多的用于固定纸张或者夹持纸张的金属钉和回形针,使这些垃圾一起被投入垃圾桶中,不利于之后的分离回收,且金属钉或者回形针等垃圾容易更容易扎破垃圾道,导致垃圾的漏出。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办公室垃圾回收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办公室垃圾回收机器人,通过在套筒内部下方置有带有左存放室和右存放室的放置筒,其上方的套筒内部设置可转动挡板,且其底部安装有电磁铁,在挡板转动并配合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将金属钉、回形针等垃圾与纸张垃圾分离,方便之后的分离回收,同时称重功能方便判断垃圾存放量,垃圾桶可以方便移动位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办公室垃圾回收机器人,包括底座、套筒、底槽、放置筒和挡板;所述套筒置于底座的上方,且套筒位于底座上方偏向后端的位置,底座的下方四角均安装有滚轮,且滚轮为四个;
所述底槽开设在套筒下方的底座内部,底槽上方的底座表面开设有贯穿口,贯穿口与底槽内部连通,且套筒通过贯穿口插置入底槽内,底槽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托板,托板的底部与底槽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多个,且多个压力传感器均匀的分布在底槽和托板之间,套筒的底部支撑在底槽内部的托板上方;
所述放置筒置于套筒内部下方的托板表面,放置筒外侧的套筒内壁表面环绕开设有环槽,且放置筒的外圈表面置于套筒内部的环槽内,放置筒的内部右侧竖向设置有隔板,隔板左侧的放置筒内设置有左存放室,且隔板右侧的放置筒内设置有右存放室,且左存放室的容积大于右存放室的容积;
所述挡板横向置于套筒的内部上方,且挡板的两侧抵触在套筒的内壁表面,挡板的下方中部固定有转杆,且挡板通过转杆可转动的安装在套筒内部,挡板的左侧下方表面和右侧下方表面均安装有电磁铁,转杆两端的套筒外表面均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与转杆传动连接;
所述套筒前端的底座中部表面嵌入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左侧的底座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下方表面设置有操作按钮,且操作按钮为多个,所述套筒右侧的下方表面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外侧的套筒外表面固定有外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左侧和右侧表面均固定有把手,把手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套筒表面,且把手位于套筒侧边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四角均套置固定有防撞套,且防撞套为四个,防撞套的内侧贴紧在底座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存放室的内部上方和右存放室的内部上方表面均固定有卡片,且卡片的开口朝向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4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