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0038.6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林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丁义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A23L13/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闫亚 |
地址: | 2015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工用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相对两侧安装有竖向设置的支架和箱体,卤煮锅体位于支架和箱体之间,卤煮锅体外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自由端转动安装在支架侧面上,第二转轴自由端伸入至箱体内,并与位于箱体内的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接,卤煮锅体顶部开口处可开合密封设置有盖体,卤煮锅体顶部对称设有至少两个卡合固定件,分层置物件活动设置在卤煮锅体内部,分层置物件顶部设有分别与卡合固定件进行卡合固定的提拉件。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旋转,待卤制原材料与卤汁充分接触,卤煮入味更好,保证了酱卤产品的品质,而且可方便的酱卤产品取出或放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
背景技术
酱卤产品营养丰富、造型别致、风味独特,备受人们青睐,酱卤产品在加工生产时,需要经历卤煮过程,使材料更加的入味,风味更好。传统的卤煮过程,是将初步加工和焯水处理后的原材料放入卤锅内,再向卤锅内加入调配好的卤汁进行蒸煮,蒸煮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卤肉取出进行冷却,然后进行后续加工。
现有的卤锅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待卤制原材料通常是直接放置于卤锅内,当加入的待卤制原材料较多时,大量的卤制原材料堆积在卤锅内部,导致中间位置处的原材料入味较差,影响最终制得的酱卤产品品质,若采用在卤锅内部安装搅拌器进行搅拌的方式,搅拌器中的搅拌叶片会对酱卤产品的外形造成损坏,而且造成原料损失;此外,由于卤锅较深,卤制完成后不方便对内部的酱卤产品捞出,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旋转,待卤制原材料与卤汁充分接触,卤煮入味更好,保证了酱卤产品的品质,而且可方便的酱卤产品取出或放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包括底座、支架、箱体、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卤煮锅体、盖体、分层置物件、提拉件和卡合固定件,所述底座顶部相对两侧安装有竖向设置的所述支架和所述箱体,所述卤煮锅体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卤煮锅体外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自由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侧面上,所述第二转轴自由端伸入至所述箱体内,并与位于所述箱体内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卤煮锅体顶部开口处可开合密封设置有所述盖体,所述卤煮锅体顶部对称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卡合固定件,所述分层置物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卤煮锅体内部,所述分层置物件顶部设有分别与所述卡合固定件进行卡合固定的提拉件,所述提拉件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卡合固定件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分层置物件包括多个置物板,多个所述置物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置物板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置物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沥水孔。使用时,将待卤制原材料分层放置于各置物板上,避免出现待卤制原材料大量堆积在一起导致中间位置处的原材料入味较差的问题;通过沥水孔使得各置物板上的待卤制原材料充分与卤汁接触,并且在取出分层置物件时可将得到的酱卤产品中携带的卤汁沥出,方便操作人员将分层置物件及酱卤产品取出;各置物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操作人员通过提拉件可方便的将各置物板从卤煮锅体中取出或放入至卤煮锅体内,操作更加方便、省时。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卤煮锅体内侧壁相对两侧设有竖向的限位件,所述置物板外侧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槽。通过置物板外侧的限位槽与卤煮锅体内侧壁上的限位件配合,将分层置物件安装至卤煮锅体内部使用时,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晃动或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丁义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丁义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0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