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用水利复合型井管管材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9751.9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7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4 | 分类号: | B05B13/04;B05B15/60;B05B16/20;B05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张玉良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水利 复合型 管材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水利复合型井管管材修复装置,属于管材修复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喷漆式修复装置由于具有一定重量,从而使得检修人员在携带喷漆式修复装置一同入井时十分不便的问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底端面设有四个支脚,且架体底部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移动机构,架体顶部设有缠绕机构,且缠绕机构下方通过吊绳连接有吊笼。本发明通过缠绕机构与吊笼的配合,通过缠绕电机带动缠绕盘开始转动,然后使得吊笼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井内降落,然后到达所需修复的复合型井管处时将缠绕电机关闭,而此时吊笼上的喷漆机构无需通过手部携带,从而使得检修人员在携带喷漆机构一同入井时更加方便,且不易引发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材修复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水利复合型井管管材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在水利工程井内的复合型井管外壁上虽然喷有防腐油漆,但是在长时间处于井内的复合型井管外壁上油漆容易被井内空气腐蚀,故需要对井内的复合型井管外壁腐蚀处重新喷涂油漆进行修复。
例如申请号:CN202010082197.3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尤其涉及一种管材修复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材修复装置。一种管材修复装置,包括可移动主框架,第一控制显示屏,第二控制显示屏,切割补料机构,临时通水机构,左部固定打磨机构,右部固定打磨机构,第一热熔机构和第二热熔机构;可移动主框架顶端中左部设置有第一控制显示屏。本发明达到了在对断裂水管进行修补时,保证水管两端的正常通水,并且在修补水管时不需要将左右两端的水管移动,而且不仅能对小的破裂口进行修补也能够对断裂的水管进行修补,能够大大缩短用户的断水时间,进而减少经济损失,通水也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的效果。
在对井内复合型井管外壁进行检修时,通常是由检修人员携带喷漆式修复装置通过井梯攀爬到井内对复合型井管外壁进行检修,但是现有喷漆式修复装置由于具有一定重量,从而使得检修人员在携带喷漆式修复装置一同入井时十分不便,且容易引发安全隐患,而虽然可以通过在井口处架设升降吊笼来将检修人员送入井内,但是现有架设式升降吊笼在与喷漆式修复装置一同移动时十分麻烦,并且现有喷漆式修复装置在对井内井管外壁进行喷漆操作时,需要人们将喷漆头手动对准管壁进行喷漆操作,不仅增加了检修人员劳动力损耗,且喷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水利复合型井管管材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喷漆式修复装置由于具有一定重量,从而使得检修人员在携带喷漆式修复装置一同入井时十分不便,且容易引发安全隐患,而虽然可以通过在井口处架设升降吊笼来将检修人员送入井内,但是现有架设式升降吊笼在与喷漆式修复装置一同移动时十分麻烦,并且现有喷漆式修复装置在对井内井管外壁进行喷漆操作时,需要人们将喷漆头手动对准管壁进行喷漆操作,不仅增加了检修人员劳动力损耗,且喷漆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建筑工程用水利复合型井管管材修复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工程用水利复合型井管管材修复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底端面设有四个支脚,且架体底部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移动机构,架体顶部设有缠绕机构,且缠绕机构下方通过吊绳连接有吊笼;所述吊笼上端面前侧中部设有左右调节件,且左右调节件上部设有前后调节件,前后调节件上部设有驱动件,且驱动件上设有喷漆机构和吹风机构,吊笼上端面右侧安装有控制箱,且控制箱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为普通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电机、缠绕盘和导向滑轮,所述缠绕电机安装在架体顶部,且缠绕电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缠绕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架体顶部,且缠绕盘转轴左端设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缠绕盘上缠绕有吊绳;所述导向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向滑轮均通过支板转动连接在架体顶部中侧,并且两个导向滑轮均与吊绳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97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脸人体关联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图像信号处理系统及图像采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