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油减振器寿命预测方法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8671.1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5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荀亚敏;田新伟;徐止听;鞠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F16F15/16;G06F119/0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贾爱存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油 减振器 寿命 预测 方法 车辆 | ||
1.一种硅油减振器寿命预测方法,硅油减振器(3)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1)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采集硅油减振器(3)的实时温度、发动机(1)的实时扭矩和发动机(1)的实时转速;
依据所述实时转速获取硅油减振器(3)的实时扭振幅值;
依据温度、扭矩和扭振幅值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实时扭振幅值转换为所述硅油减振器(3)于设定温度、设定扭矩下的标准扭振幅值;
依据行驶里程和扭振幅值的裂化量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硅油减振器(3)的第一剩余行驶里程,所述扭振幅值的裂化量为硅油减振器(3)的寿命范围内的任一时刻的标准扭振幅值与硅油减振器(3)首次使用时的标准扭振幅值的差值;
获取硅油减振器(3)的基础硅油粘度;
依据温度、频率和粘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将所述基础硅油粘度转换为所述硅油减振器(3)于设定温度、设定频率下的标准硅油粘度;
依据行驶里程和硅油粘度的裂化率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硅油减振器(3)的第二剩余行驶里程,所述硅油粘度的裂化率为硅油减振器(3)的寿命范围内的任一时刻的标准硅油粘度与硅油减振器(3)首次使用时的标准硅油粘度的比值;
以所述第一剩余行驶里程和所述第二剩余行驶里程的最小值作为硅油减振器(3)的剩余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减振器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行驶距离Sa的过程中,刚开始时对应的标准硅油粘度为第一标准硅油粘度η1,刚结束时对应的标准硅油粘度为第二标准硅油粘度η2;
行驶里程和硅油粘度的裂化率的对应关系为:
Sη=(ηfailure-ηs1)/Vη_rate;
Vη_rate=(ηs1-ηs0)/Sa;
或者,行驶里程和硅油粘度的裂化率的对应关系为:
其中,Sη和均为硅油减振器(3)的剩余行驶里程;ηfailure为硅油减振器(3)失效时的硅油粘度裂化率;ηs1为车辆行驶距离Sa的过程中刚结束时的硅油粘度裂化率;ηS0为车辆行驶距离Sa的过程中刚开始时的硅油粘度裂化率;Vη_rate为车辆行驶距离Sa的过程中硅油减振器(3)的硅油粘度裂化率的变化率;η0为硅油减振器(3)首次使用时于设定温度、设定扭矩下的标准硅油粘度;ηn为预设的硅油减振器(3)后失效时于设定温度、设定扭矩下的标准硅油粘度;为硅油减振器(3)在寿命期间内的硅油粘度裂化率的平均变化率且为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减振器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硅油减振器(3)包括外壳(3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31)内的惯性环(32),获取硅油减振器(3)的基础硅油粘度的公式为:
其中,η为基础硅油粘度;ζ为阻尼比;CtC为临界阻尼系数;nc为硅油的流动指数;R1为惯性环(32)的外径;R2为惯性环(32)的内径;B为惯性环(32)的厚度;δc为外壳(31)与惯性环(32)的间隙;Q为硅油的品质因数,且为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86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