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7851.8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20/20;G06N5/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王海权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建模 嫌疑 判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窃电分析;S2:计算理论线损;S3:环网转供关系研究;S4:线损异常智能分析。本发明能够快速确定电能表、采集终端是否发生通信故障、用户是否窃电以及得出两者导致的损耗量。根据现有的数据找出通信损耗和窃电损耗,建立分类指标数据集,并以此建立精细分类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管理线损提出或验证过多种算法模型,如学习机(ELM)、改进ELM(OS-ELM)、支持向量机(SVM)进行电力损耗识别、检测和预测的电力损耗分析框架;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客户消费行为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窃电的怀疑系数,并对电力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或利用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得到典型特征曲线,再与用户负荷曲线进行匹配,筛选出疑似窃电用户,再使用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SVM算法进行进一步检测等等算法。但是目前基于大数据的窃电研究仍然存在着问题,例如,需要大量的窃电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以提高模型精度,但是窃电样本通常都不多,导致准确率不高。并且,用户的用电行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所以即使用户的用电发生变化,模型计算得出的窃电用户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确定,不能直接判定为窃电。基于各专业系统形成的大数据,开展线损综合因素智能诊断建模,快速定位影响线损的因素和精准定位,目前国内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当前,大数据可视化技术风生水起,把这些技术引用到电网计量工作中来,服务于线损精益化管理,提升线损异常判断和处置效率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目前,仍难以快速确定电能表、采集终端是否发生通信故障、用户是否窃电以及得出两者导致的损耗量。所以,如何根据现有的数据找出通信损耗和窃电损耗,建立分类指标数据集,并以此建立精细分类模型。
因此,必须通过对站、线、变、户基础数据的治理,保证计量设备系统档案与现场设备安装一致性和准确性,以此基础再通过对线损率的治理工作,主动发现计量设备运行状态的不稳定因素,形成指标与运行管理的有效良性循环,同时在管理上建立标准、规范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作为技术支撑,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窃电分析;
S2:计算理论线损;
S3:环网转供关系研究;
S4:线损异常智能分析。
可选的,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S11:窃电手段分析;
窃电手段包括:欠流法窃电、欠压法窃电、扩差法窃电、移相法窃电、强交流磁场法窃电、无表法窃电和高科技窃电;
①欠流法窃电
欠流法窃电就是使流过计量装置的电流变小,使计量装置少计达到窃电,包括改变电流线路接法、改变电流互感器变比和短接电流回路;这种窃电会导致用户三相电流不平衡;
②欠压法窃电
欠压法窃电就是使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失去电压或者减小所受电压,使计量装置少计到达窃电,包括串联电阻降压、造成电压回路接触不良和更改电压回路接线;这种窃电会导致用户三相电压不平衡;
③扩差法窃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7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