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光气的生产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7045.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田幸真;陈明川;冉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2 | 分类号: | B01J19/12;C07C68/06;C07C69/96;B01D45/08;B01D45/18;B01J4/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龚端 |
地址: | 408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光气 生产 系统 工艺 | ||
一种固体光气的生产系统,其碳酸二甲酯储罐的顶部设置进液口、排气口、氮气口,底部设置排液口,氮气口通过氮气管与氮气源相连,排液口与排液管的上游端相连,该排液管上设置碳酸二甲酯转料泵,氯气管呈倒置的U形结构,玻璃塔的内部空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冷却盘管,且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汞灯,玻璃塔的顶部设置尾气口,玻璃塔的底部设置排料口,排料口通过排料管对下游工序排料,玻璃塔的上部侧壁与排液管的下游端相连,玻璃塔的底部与氯气管的下游端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汞灯发出的紫外光引发取代反应,具有经济、高效、能耗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体光气的生产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固体光气,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稳定性较强,作为剧毒光气和双光气在合成中的替代产物,具有毒性低、使用安全方便、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收率高等优势,用于合成氯甲酸酯、异氰酸酯、聚碳酸酯和酰氯等精细化学品及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及依那普利、降压等药物的合成,是生产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重要中间体,还用于制造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脲类除草剂、合成除草剂、除虫剂等,也是合成聚氨酯类泡沫塑料的重要原料。
固体光气以碳酸二甲酯和氯气作为原料,通过光或热或引发剂引发的氯化反应合成,合成工艺有四氯化碳溶剂法和碳酸二甲酯本体法等。
由于四氯化碳溶剂法使用的引发剂用量较大,容易发生爆炸,且反应器效率较低,后期纯化、脱溶剂较为复杂,且四氯化碳对大气臭氧层有较大破坏作用,使用受到严格限制。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经济、高效、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的生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体光气的生产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汞灯发出的紫外光引发取代反应,具有经济、高效、能耗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固体光气的生产工艺,其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整个反应过程分为低温阶段、中温阶段、高温阶段,使氯气的转化率约为93%,选择性达到100%,得到的固体光气接近纯品,且产率在90%以上。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光气的生产系统,包括进料单元、反应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碳酸二甲酯储罐、氯气管,所述碳酸二甲酯储罐的顶部设置进液口、排气口、氮气口,底部设置排液口,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一进料管与碳酸二甲酯源相连,该第一进料管上设置碳酸二甲酯卸料泵、第一阀门,所述排气口与第一排气管相连,该第一排气管上设置呼吸阀,所述氮气口通过氮气管与氮气源相连,该氮气管上设置第二阀门,所述排液口与排液管的上游端相连,该排液管上设置碳酸二甲酯转料泵、第三阀门,所述氯气管的上游端用于与氯气源相连,氯气管呈倒置的U形结构,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玻璃塔,所述玻璃塔的内部空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冷却盘管,且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汞灯,所述玻璃塔的顶部设置尾气口,玻璃塔的底部设置排料口,所述尾气口通过尾气管与负压源相连,该尾气管上设置尾气分离器、尾气缓冲器,且尾气分离器位于尾气缓冲器的上游,所述排料口通过排料管对下游工序排料,所述玻璃塔的上部侧壁与排液管的下游端相连,所述玻璃塔的底部与氯气管的下游端相连。
还包括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上游端与排液管相连,位于碳酸二甲酯转料泵的下游,第一回流管的下游端位于碳酸二甲酯储罐的顶部,与碳酸二甲酯储罐的内空连通,该第一回流管上设置第四阀门。
所述氯气管上设有减压阀、第五阀门,所述减压阀、第五阀门均位于氯气管远离玻璃塔的竖直段上,且减压阀位于第五阀门的上游。
所述尾气分离器包括分离罐体、分离筒芯,所述分离筒芯固定在分离罐体的顶部,且分离筒芯的上端外伸出分离罐体,与负压源相连,分离筒芯的下端与分离罐体的底部具有间隔空间,所述玻璃塔的尾气口与分离罐体的侧壁相连,对应分离筒芯的上部。
所述分离罐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回流管与玻璃塔的上部侧壁相连,该第二回流管呈U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7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