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子膜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4821.1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2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朱铮涛;黎勉;陈益民;彭念平;张小平;祁海松;刘德桃;张彬;姚震;叶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市科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04 | 分类号: | A01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范冬冬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种子膜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种子膜制造方法。在生产中采用了类似输送带结构的输送平面对底层膜料进行匀速输送,底层膜料在输送过程中,依次进行了打孔、放种、覆膜工艺,另外,点胶工艺针对料带来实施,料带完成点胶后再与底层膜料粘合,完成覆膜。本方法将种子覆膜中各工序的操作机构更加具体化、简单化,实现了膜料打孔、定量放种、点胶和压膜,可持续不间断生产,而且放料和收卷同步进行,达到了自动化生产的目的。而设备针对方法中的多个工艺设定了对应的机构,合理稳定地进行生产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膜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种子膜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在农、经作物播种上大部分采用的是散种子播种,虽然也有将种子培育成苗再移栽到大田的做法,但是播种时的种子使用上仍为散种子播种,这种传统的播种技术,往往存在着用种量偏多,种子成本较高,播种时种子在地面上存在散播面积不均、间距不一以及种子、技术、药物等诸多技术分散和配套操作较难等缺陷。近年来,不少地区开始研究以种子膜的形式进行播种,但是种子膜的生产在目前来说还十分不成熟,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无法连续生产。
公开号为CN104378967A的中国专利在2013年01月21日公开了具有防粘连功能的在生物降解地膜附着种子的自动化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种子附着方法,该方案包括设有以特定间隔隔开的多个切割刀或激光束扫描单元的切开单元、设有多个喷嘴的粘结剂涂敷单元、设有多个附着臂的种子附着单元以及离型剂涂敷单元。但是,该方案中对实现各工序的实现结构尚未做充分公开,例如种子附着单元只实现附着功能,但如何实现限量限距布种还需要通过具体结构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更好地实现种子膜生产工艺,提供一种种子膜制造方法,采用简单合理的工艺实现膜料打孔、定量放种、点胶和压膜,持续不间断生产,而且放料和收卷同步进行,达到了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另外,为实现该方法而采用了专制的种子膜制造设备,该设备针对方法中的多个工艺设定了对应的机构,合理稳定地进行生产活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种子膜制造方法,包括以下:S1将卷绕好的底层膜料转动固定,并拉出底层膜料平铺在输送平面进行持续匀速传送;S2进行传送的底层膜料首先进行打孔,底层膜料从多组带凸刺滚轮和带凹槽滚轮之间穿过,带凸刺滚轮转动轧过底层膜料,使底层膜料形成若干道穿孔的覆膜区域;S3完成打孔的底层膜料接着进行放种,负责放种的滚轮在其圆周采用负压吸附口吸取种子,随着自身自转,逐渐将各吸附口的种子下放到底层膜料上穿孔的覆膜区域;S4把卷带状的料带转动固定在输送平面上方,每卷料带单独对应一道放置有种子的覆膜区域;料带经导向和卷绕之后进行点胶,每条料带配置两个点胶口,点胶口对料带两边缘进行点胶;S5完成点胶的料带将其带胶一面覆盖在底层膜料上放置有种子的覆膜区域,同时通过压膜的转棍将料带与底层膜料压合,完成种子的覆膜;S6完成覆膜后的膜料脱离输送平面之后进行收卷,整个制造过程连续进行。
生产中采用了类似输送带结构的输送平面对底层膜料进行匀速输送,底层膜料在输送过程中,依次进行了打孔、放种、覆膜工艺,另外,点胶工艺针对料带实施,料带完成点胶后再与底层膜料粘合,完成覆膜。
由于底层膜料和料带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料带位于上层,要求强度低,且较快腐烂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底层膜料由于要阻止杂草生长,要求有较好的强度且不能过快腐烂,底层膜料不易腐烂,会影响种子发芽扎根,因此,需在下种位置冲出一定区域的密集小孔,以便于种子发芽扎根。
进一步地,所述S2中对底层膜料进行打孔之前,先对底层膜料进行预先压平,通过两个压轴对底层膜料压平。为了方便打孔,需要提前将底层膜料放平,因而将底层膜料从两压轴之间穿过,放置平整。
进一步地,所述S3中负责放种的滚轮,其圆周设置的吸附口单次吸附种子不超过三颗。为了控制用种量,采用口径统一的吸附口,单次吸附最多只能是三颗种子,保证种子最大限度得到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市科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市科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