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1894.5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勇;陈月华;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F25D3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维律师事务所 33319 | 代理人: | 王乃苍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烤箱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包括蒸烤一体机,蒸烤一体机包括底板、箱体、前面板、门板,还包括风道系统,风道系统上设有蜗壳、梯形风道板,蒸烤一体机上设有风道盖板、隔热板、衔接管,隔热板覆盖箱体的顶部,风道盖板盖合于隔热板上并形成导气通道,风道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前面板、衔接管配合,衔接管与梯形风道板连通,门板上设有换热区,前面板上均布有导气栅格,换热区、导气栅格、导气通道、梯形风道板依次连通并通过蜗壳形成贯通的倒吸式风道。本发明利用集成灶内的蜗壳,达到显著的门板降温效果,且安装装拆简单,造价较低,仅利用风道盖板和风道系统组合,便实现了倒吸式风道,且散热效果显著,生产维修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集成灶集成了进风系统、灶具、油烟机、与蒸箱、烤箱、消毒柜等组合为一体的集成厨电。市面上蒸烤一体集成灶,蒸烤一体机顶部散热多采用灌流电机散热,但该方式对门板的散热效果并不显著,鉴于以上设计的方式,安装不方便、成本高等特点,仍需设计一款散热效果好、安装便捷的集成灶蒸烤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烤一体机的散热结构安装不方便、成本高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包括蒸烤一体机,所述蒸烤一体机包括底板、箱体、前面板、门板,所述箱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前面板分别与所述箱体、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门板与所述底板铰接,还包括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上设有蜗壳、梯形风道板,所述蒸烤一体机上设有风道盖板、隔热板、衔接管,所述隔热板覆盖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风道盖板盖合于所述隔热板上并形成导气通道,所述风道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面板、衔接管配合,所述衔接管与所述梯形风道板连通,所述门板上设有换热区,所述前面板上均布有导气栅格,所述换热区、导气栅格、导气通道、梯形风道板依次连通并通过所述蜗壳形成贯通的倒吸式风道。
在上述的集成灶蒸烤箱的散热结构中,底板起到支撑的作用,门板与底板铰接以便于操作者便捷的将门板打开,前面板用于固定箱体和门板。隔热板用于将箱体内的热量隔绝,避免热量充满整个结构。衔接管用于衔接导气通道与梯形风道板。换热区、导气栅格、导气通道、梯形风道板之间形成贯通的倒吸式风道,并通过蜗壳使得门板内的热量能够通过贯通的倒吸式风道排出,达到倒吸式散热效果,最终显著降低门板表层的温度,方便用户的操作。
相比于现有的灌流电机散热方式,本发明不需要额外散热动力,利用集成灶内的蜗壳,达到显著的门板降温效果,且安装装拆简单,造价较低,仅利用风道盖板和风道系统组合,便实现了倒吸式风道,且散热效果显著,生产维修便捷。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所述门板的上端还设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上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端盖上均布有换热栅格,所述换热栅格与所述换热区位置对应,所述换热栅格与所述导气栅格位置对应。
蒸烤一体机门板的端盖采用倾斜设计,使得与换热区的衔接更顺畅,从而增强散热效果,使门板的表面温度更低,操作者的使用体验感更佳。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所述门板上设有外层、中间隔层、内层,所述中间隔层与所述内层之间形成换热区,所述外层与中间隔层之间形成散热区。
由于门板的内层的升温最快,中间隔层能够有效隔断内层与外层的热传递,避免外层的快速升温。中间隔层有效的将门板内空间分成换热区、散热区,增强散热的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集成灶蒸烤箱散热结构,所述门板上还设有侧密封条、第一限位锚、第二限位锚,所述外层与所述侧密封条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二限位锚的一端卡入侧密封条内且另一端与中间隔层抵触,所述内层的两侧边卡入所述侧密封条内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锚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18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图像识别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