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合金生产用真空感应炉自动补加料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8390.8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军;王资兴;王建伟;张思允;柯建清;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集萃高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4 | 分类号: | F27B14/04;F27B14/16;C22C1/02;C22C19/0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玲玲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合金 生产 真空 感应炉 自动 加料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合金生产用真空感应炉自动补加料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料仓、称重装置、输送带,中央控制系统接收输入的熔炼合金成分比例要求信息,接收取样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与合金成分比例要求进行对比,计算需要补加合金料的重量,发出指令控制料仓开闭,控制称重系统并接收称重数据,控制输送带输送;料仓用于存放熔炼用的合金原料,料仓的底部设有下料口;称重装置用于称取合金料,每个料仓下料口的下方均设有称重装置;称重装置与输送装置连接,输送装置与真空感应炉加料室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冶金领域,涉及一种真空感应炉自动补加料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合金是一种高性能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核电、能源化工等行业,主要采用真空感应炉进行熔炼生产。高温合金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镍、钴、铬等,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元素的成分。熔炼过程中,生产人员根据取样成分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补料,补什么样的合金料,补多少的料。如果需要补料,炉前操作人员计算出需要配料的合金重量,配料人员按照计算结果取料、秤料、装桶、加料。
这个过程目前都是人工操作,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精确度有限,且容易出现误操作,如称重不准、混料等。此外,装有原料的桶、袋不断的开闭,难免会接触到其它杂质,不利于原料存储管理,杂质会影响产品质量,造成生产过程不可控。
CN201821027895.8公开了一种镁合金生产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和安装于加料斗底部的方形出料筒,所述方形出料筒的内腔整体为方形的出料腔,所述方形出料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活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下料调节板,且下料调节板的一端滑动延伸至方形出料筒内,位于调节腔内的下料调节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活动架,所述下料调节板的下方设有固定安装于调节腔内的固定滑杆。本实用新型中的镁合金生产自动加料装置,下料流量的大小可以调节,有利于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对加料斗和方形出料筒内物料的下料流量的大小进行调节,且结构简单,调节使用方便,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要解决当前高温合金生产过程中加料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真空感应炉自动补加料装置及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合金生产用真空感应炉自动补加料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多个料仓、称重装置、输送带,中央控制系统接收输入的熔炼合金成分比例要求信息,接收取样分析结果,计算需要补加合金料的重量,发出指令控制料仓开闭,控制称重系统并接收称重数据,控制输送带输送;料仓用于存放熔炼用的合金原料,料仓的底部设有下料口;称重装置用于称取合金料,每个料仓下料口的下方均设有称重装置;称重装置与输送装置连接,输送装置与真空感应炉加料室相连所述料仓底部下料口处设有流量计。
一种高温合金生产用真空感应炉自动补加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需熔炼钢种的合金的成分及比例要求的数据信息输入到中央控制系统;
步骤二:将新料或返回料在真空环境下或大气环境下加入到感应炉坩埚中,并抽真空通电开始熔炼;
步骤三,熔炼过程中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同步到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将分析结果与步骤一中输入的成分比例要求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若分析结果与步骤一中输入的成分比例要求一致则继续熔炼;若分析结果与步骤一中输入的成分比例要求不一致,则依据对比结果计算得到需要补加的合金料重量;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的计算结果,中央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开启对应的合金料仓下料口,并将合金料输送到称重装置称重盘中;
步骤五:称重装置对称重盘上的合金料进行称重,并实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当数值达到需求重量值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关闭料仓下料口;
步骤五:合金料均称量完毕后,称重盘上的合金料自动倾倒到输送带上,并送入感应炉加料室;
步骤六:加料室室门关闭,继续熔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集萃高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集萃高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8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I智能软件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朗伯比尔定律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