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式体感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42119.3 | 申请日: | 202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6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劲松 |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体感车 | ||
本发明涉及体感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履带式体感车。一种履带式体感车,包括踏板、梁体和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两端各设置有1个履带机构,所述梁体上设置有两个滑轮,所述梁体上设置有滑轨限位器,所述踏板下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和滑轮活动连接。该体感车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通过性强,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调节车体左右平衡,采用多级减震,舒适性好,可以满足人们近距离出行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感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履带式体感车。
背景技术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目益严重,体感车成为了新型的交通工具。市面上体感车包括两轮体感车、独轮体感车等。普通体感车内置智能平衡芯片,通过驾驶者通过调整体感车的姿态控制车的行进。体感车操作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是操作难度高,安全系数低,大部分人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骑行技巧,比如在前倾加速时容易站不稳,左右转弯幅度不易控制,上车时不容易掌握平衡,很容易摔跤;二是适应能力弱,普通体感车的说明书里专门有提到不建议在坑洼道路上行驶,坑坑洼洼,会遇到各种障碍,容易使人失衡摔下来,因此使用范围存在局限性;三是就目前履带车而言,履带车的减震效果很差,用于交通工具,舒适度是很差的,再有就是左右轮距大幅度缩短后,遇上斜坡路面时,履带车的操控性很差,很容易摔倒,安全性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感车,尤其是一种履带式体感车,该体感车设计合理,使用安全,通过性强,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调节车体左右平衡,采用多级减震,舒适性好,可以满足人们近距离出行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履带式体感车,包括踏板、梁体和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两端各设置有1个履带机构,所述梁体上设置有两个滑轮,所述梁体上设置有滑轨限位器,所述踏板下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和滑轮活动连接。
所述滑轨为圆弧形,所述滑轨有一定弹性。
所述踏板上设置有4个压力传感器,设置位置分别在踏板的前,后,左,右。
所述滑轮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塑料圈。
所述履带机构上设置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设置在履带梁上,所述动力轮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在从动轮叉上,所述从动轮叉通过从动轮叉架和履带梁活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叉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履带梁上设置有承重轮架,所述承重轮架底端设置有承重轮,所述承重轮架和履带梁活动连接,所述承重轮架的上端和减震器铰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和另一个承重轮架上端铰接,所述动力轮、从动轮和承重轮上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和动力轮、从动轮以及承重轮活动连接,所述履带机构设置有挡泥板,所述履带机构设置有承重轮架限位器。
所述两个履带机构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池、控制器、数据采集处理器、数据存储器和无线接收装置。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器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数据存储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和电池、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和控制器连接。
所述踏板上设置有扶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劲松,未经陈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2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