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1243.8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5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武;邓金花;乐晓光;罗文姬;许雅棋;张丽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37/36;A01N37/40;A01N37/42;A01N25/30;A0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邹敏敏 |
地址: | 512029 广东省韶关市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组份二 氧化 消毒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中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5~10:1,A组分为包括亚氯酸盐、螯合剂和润湿剂的水溶液,且pH值为8.2~9.2,亚氯酸盐、螯合剂和润湿剂的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1~5%、0.1~2%和0.5~2%,螯合剂包括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氨基羧酸盐,B组分为包括一元有机酸、多元有机酸和杀菌增效剂的水溶液,且一元有机酸、多元有机酸和杀菌增效剂的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10~35%、20~35%和0.5~3%。本发明的消毒液无需额外使用酸进行pH值调节,可有效保障消毒液产品的储存稳定性。B组分采用一元有机酸与多元有机酸进行复配,可在提高产品初始活化率的同时,进一步延长活化时间以达到更高的活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氯消毒液,更加涉及一种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氯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应用于水体消毒不会生成致癌的三氯甲烷,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AI级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性能优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不仅具有杀菌能力,同时还具有漂白、防腐、保鲜、除臭和脱色等多方面功能,已广泛用于水产养殖、饮用水消毒、医疗卫生、食品保鲜、工业水处理等方面,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由于二氧化氯不稳定,给储存、运输和使用带来很大不便,所以通常将其稳定在水溶液,即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使用时加酸活化后即可稀释使用,即形成双组份体系。目前市售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产品将亚氯酸盐溶液和活化剂分开包装,使用时将亚氯酸盐溶液与活化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制,活化产生二氧化氯后根据需要进行稀释使用。
目前双组份体系二氧化氯消毒液存在两个关键点而影响其使用,其一是稳定性,其二是活化效果。
国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GB/T20783-2006)中规定二氧化氯溶液pH值介于8.2~9.2,二氧化氯含量≥2.0%。由于工业亚氯酸钠原料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杂质,所以原料的pH值介于11.0~12.0左右。传统制备二氧化氯溶液的方式是用酸调节产品的pH值至8.2~9.2,但用酸调节pH值体系中引入了氢离子,氢离子和亚氯酸钠会发生缓慢反应导致产品于使用前储存时已生成二氧化氯,而致二氧化氯消毒剂稳定性下降。
通常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水分含量大,二氧化氯有效成分低,使用时需添加大量的酸性活化剂才能使用,而酸性活化剂的大量添加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使用也不方便。为了降低使用大量的酸性活化剂,业内也有使用强酸作为活化剂,但随之则产生强酸活化瞬时质量百分浓度高而导致危险。同时活化剂的活化速度和时效也会对双组份体系二氧化氯消毒液的使用产生严重影响,活化速度慢则无法满足一些医疗检测设备(如内镜等介入式医疗器械)的快速消毒,而时效短,则需要不停的更换消毒液,导致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此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不仅稳定性好,且活化剂的活化率高,时效长,避免使用强酸进行活化而产生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组份二氧化氯消毒液,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重量比为5~10:1,所述A组分为包括亚氯酸盐、螯合剂和润湿剂的水溶液,且pH值为8.2~9.2,所述亚氯酸盐、所述螯合剂和所述润湿剂的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1~5%、0.1~2%和0.5~2%,所述螯合剂包括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氨基羧酸盐,所述B组分为包括一元有机酸、多元有机酸和杀菌增效剂的水溶液,且所述一元有机酸、所述多元有机酸和所述杀菌增效剂的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10~35%、20~35%和0.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1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