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终端协同执法记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储存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9791.7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6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宇;温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警威警用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76 | 分类号: | H04N5/76;H04N5/265;H04L67/06;G06V20/40;H04N23/65;G06V10/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黄勇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协同 执法 记录 方法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储存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执法记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多终端协同执法记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储存介质,其包括:获取第一执法记录仪的运行状态;在第一执法记录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执法记录仪和第二执法记录仪在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变化,第一执法记录仪设于身体第一侧,用于对身体第一侧的场景进行拍摄,第二执法记录仪设于身体第二侧,以用于对身体第二侧的场景进行拍摄;当角度变化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第一启动信号给第二执法记录仪,第二执法记录仪接收到第一启动信号后,转换为工作状态,并开始进行拍摄以获取佩戴者身体另一侧场景的第二视频流数据。本申请具有在佩戴者因事背离事故现场时,能够及时地进行记录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执法记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终端协同执法记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执法记录仪是民警执行公务时随身佩带的集实时视音频摄录、照相和录音等功能于一体的取证技术装备。集摄像、照相、对讲、定位、存储功能于一身,同时可以通过4G/5G无线实时视频传输,能够对执法过程中进行动态、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便于在各种环境中使用。
然而,发明人认为,现在的执法记录仪往往仅能够拍摄佩戴者前方的场景,而佩戴者因事背离事故现场时,无法进行记录,从而导致部分数据缺失,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在佩戴者因事背离事故现场时,能够及时地进行记录,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终端协同执法记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储存介质。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终端协同执法记录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执法记录仪的运行状态;
在第一执法记录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执法记录仪和第二执法记录仪在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变化,所述第一执法记录仪设于佩戴者身体的第一侧,以用于对佩戴者身体第一侧的场景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执法记录仪设于佩戴者身体的第二侧,以用于对佩戴者身体第二侧的场景进行拍摄;
当角度变化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第一启动信号给第二执法记录仪,所述第二执法记录仪接收到第一启动信号后,转换为工作状态,并开始进行拍摄以获取佩戴者身体另一侧场景的第二视频流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执法记录仪设于佩戴者身体的第一侧,以用于对佩戴者身体第一侧的场景进行拍摄,第二执法记录仪设于佩戴者身体的第二侧,以用于对佩戴者身体第二侧的场景进行拍摄,在第一执法记录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执法记录仪和第二执法记录仪在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变化,通过第一执法记录仪和第二执法记录仪两者的角度变化相较于仅获取其中一个角度变化来说,能够减少误差,然后基于角度变化,当角度变化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发生第一启动信号给第二执法记录仪,第二执法记录仪接收到第一启动信号后,转换为工作状态,并开始进行拍摄以获取佩戴者身体另一侧场景的第二视频流数据,从而在佩戴者因事背离事故现场时,能够及时地进行记录。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接收第一视频流数据和第二视频流数据;
对第一视频流数据中的一帧或多帧图像进行分析,以得到第一事故种类;
自第二视频流数据的第一帧图像起对第二视频流数据逐帧进行分析,以得到第二事故种类,当第二事故种类与第一事故种类一致时,发送关闭信号给第一执法记录仪,第一执法记录仪接收到关闭信号后,转换为休眠/关闭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二视频流数据按时序逐帧进行分析,当在第二视频流数据中分析得到与第一视频流数据一致的事故种类时,发送关闭信号给第一执法记录仪,第一执法记录仪接收到关闭信号后,转换为休眠/关闭状态,从而减少第一执法记录仪不必要的耗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警威警用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警威警用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9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