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烟雾探测报警器及智能烟雾探测报警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6752.1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钟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凯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25/08;G08B25/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烟雾 探测 报警器 报警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烟雾探测报警器及智能烟雾探测报警控制系统,涉及消防报警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离子感烟探测器初步检测到有烟雾时,信号A通过电路放大器传送至单片机,单片机控制风机开始工作,使空气在进风腔、进风通道、出风腔和出风口内流通起来,使烟雾从被动吸入的状态变成主动吸入,从而避免了因为局部浓度不够而使离子感烟探测器反应效率变慢,进一步的,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A进行分析与处理,将处理结果转变为信号B,并传输至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将信号B无线传送至出触控屏,显示出烟雾浓度,从而使本发明实现对空气中的烟雾浓度的智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显示,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更加的智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烟雾探测报警器及智能烟雾探测报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火灾一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普通居民家庭对烟雾探测报警器的需求也越来迫切;火灾发生的早期能够产生大量的烟雾,而烟雾探测报警器则可以通过烟雾来更早地探测到火灾的发生;但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烟雾探测报警器由于结构和线路的设计原因,空气中产生烟雾后,通过烟雾探测报警器自行感知烟雾浓度并做出判断进行报警,缺陷在于其并不能实时的显示空气中的烟雾浓度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对空气中的烟雾浓度的智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显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烟雾探测报警器,包括
外壳,
离子感烟探测器,所述外壳内的下部开设有进风腔,外壳内的上部开设有出风腔,所述进风腔与出风腔之间连通有出风通道,所述离子感烟探测器设于出风通道的下端,所述进风腔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腔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空气中的烟雾通过进风口扩散至外壳内,离子感烟探测器检测出外壳内空气中的烟雾浓度,并将检测结果转变为信号A;
电路放大器,其与离子感烟探测器信号连接,用于将离子感烟探测器形成的信号A进行放大;
单片机,其与电路放大器信号连接,电路放大器将放大后的信号A传输至单片机进行分析与处理;
风机,其固定设置在出风通道内,且风机与单片机信号连接,风机运行时,使进风腔内的空气通过进风通道吹至出风腔,最后通过出风口吹出;
无线通信模块,其与单片机信号连接,单片机根据分析与处理之后,将处理结果转变为信号B,并将信号B传输至无线通信模块;
触控屏,其与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将信号B无线传送至出触控屏,并通过触控屏相应的显示出烟雾浓度;
电源模块,所述离子感烟探测器、电路放大器、单片机、风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通过电源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市电模块和电池模块,市电模块和电池模块的启停工作均通过单片机控制,当市电模块正常供电时,单片机控制电池模块停止工作;当市电模块停止供电时,单片机控制电池模块开始工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信号灯和蜂鸣器,所述信号灯和蜂鸣器均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信号灯嵌设在外壳上,所述蜂鸣器设置在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内还设置有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使单片机具备储存大量数据的功能,保证其高速的数模转换,为单片机分析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固定设置有防虫网,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外壳内部,以免降低离子感烟探测器的探测精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垫片,所述固定垫片上设置有卡翅,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翅卡设于卡槽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烟雾探测报警控制系统,包括:
上述的智能烟雾探测报警器,该智能烟雾探测报警器有若干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凯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凯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6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