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滤波功能的BT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2828.3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冯惠平;李平;李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得自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22;H01Q1/50;H01Q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滤波 功能 bt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滤波功能的BT天线,包括具有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一电容单元以及一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电容单元外侧并与该电容单元串联的螺旋电感单元;所述螺旋电感单元的一端悬空形成用于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的第一信号端,所述螺旋电感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单元的一极串联形成一供信号传输的LC滤波结构,所述电容单元的另一极形成连接外部电路的第二信号端;采用LC滤波结构与天线一体化的设置方式,避免额外设置滤波结构,极大程度减小了天线组件的体积,有利于天线的微型化,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T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滤波功能的BT天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天线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对抗系统、超宽带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在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及无线电话等方面也有广泛的需求,尤其用于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上。
由于天线在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干扰信号,因此需对这些信号进行过滤,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在天线电路上增加滤波的结构,导致天线普遍尺寸较大,难以满足小型电子设备对天线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滤波功能的BT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尺寸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滤波功能的BT天线,包括具有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一电容单元以及一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电容单元外侧并与该电容单元串联的螺旋电感单元;所述螺旋电感单元的一端悬空形成用于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的第一信号端,所述螺旋电感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单元的一极串联形成一供信号传输的LC滤波结构,所述电容单元的另一极形成连接外部电路的第二信号端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电容单元和螺旋电感单元串联形成的LC滤波结构,能够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降低了后级电路对信号的处理难度,并且螺旋电感单元与天线复用的设计,可有效减小整个BT天线的尺寸;另,螺旋电感单元呈螺旋状绕设在电容单元的外侧的布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整个BT天线的尺寸,同时,螺旋缠绕的方式能够在相对较小的体积下提高电感磁通量以增加电感值,同时还能降低涡旋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螺旋电感单元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一与第一电极相互平行设置且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第二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单极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在一端相连的第一子极板,所述第一子极板的互连端与所述螺旋电感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在一端相连的第二子极板,所述第二子极板的互连端与外部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子极板与第二子极板的数量一一对应且相互间隔设置形成一呈交指型结构的电容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电感单元包括若干分设在电容单元两侧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均沿所述电容单元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若干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之间通过导通部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缠绕于电容单元外侧的立体的螺旋电感单元。
进一步的,还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一层第一PCB板、至少一层第二PCB板、至少一层第三PCB板和一层第四PCB板,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分别印制于所述第一PCB板和第四PCB板上,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印制于第二PCB板和第三PCB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与第一电感连接的一个第一过孔和多个第二过孔,每一所述第二PCB板上设有与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三过孔,每一所述第三PCB板上设有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第四过孔,所述第四PCB板上设有与第二电感连接的多个第五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三过孔连接,所述第二过孔与第五过孔连接,且所述第二过孔和第五过孔焊接形成所述导通部,所述第四过孔与外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PCB板和第三PCB板上还设有连接对应第二过孔与第五过孔的第六过孔和第七过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得自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得自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Xene褶皱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弦式应变传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