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2275.1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9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陈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卓骏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B23Q11/10;C10N30/06;C10N30/04;C10N30/12;C10N30/18;C10N40/22;C10N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52353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合成 汽车 轴瓦 底座 润滑 冷却液 制备 方法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润滑冷却液原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甘油、鳌合剂、葵二酸、水性极压润滑剂、非离子乳化剂、硼酸、阳离子沉降剂、苯丙三氮唑、二乙醇胺、三元羧酸防锈剂、消泡剂、蒸馏水;具有泡沫低、优异的清洗、防锈性、润滑性和沉降效果;用水性全合成拉削液,替代传统的拉削油和乳化液,改善了生产环境,大幅度节约了用油成本;采用葵二酸、二钠螯合剂,阳离子沉降剂协调作用,铸铁粉末快速沉淀,既保证了拉削效果,又可以抑制泡沫的产生,工件后续清洗简单,同时解决了泡沫溢出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拉削过程中铁屑粘附刮伤工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轴瓦底座一般是球墨铸铁材质通过拉削工艺制成,润滑介质一般采用油性拉削油或者乳化油,拉削过程中,产生的铸铁粉末和铁屑,不易沉降,特别容易结块并粘附在拉削模具上,产品表面出现毛刺或者拉痕,导致不良率高;用水性半合成拉削液,因为拉削工序产生的热量多,需要充分冷却,拉削液喷嘴一般配备加压装置,喷嘴压力大,会产生大量泡沫,甚至溢出,同时泡沫包裹铁粉,在拉削液中循环,影响拉削视觉效果和现场环境。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能够解决汽车轴瓦底座拉削过程中铸铁粉末粘附和泡沫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具有泡沫低、优异的清洗、防锈性、润滑性和沉降效果,能够解决汽车轴瓦底座拉削过程中铸铁粉末粘附和泡沫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润滑冷却液原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甘油3-8%、鳌合剂1-5%、葵二酸1-5%、水性极压润滑剂10-20%、非离子乳化剂2-5%、硼酸2-5%、阳离子沉降剂1-2%、苯丙三氮唑0.5-1%、二乙醇胺5-15%、三元羧酸防锈剂10-15%、消泡剂0.02-0.05%、余量蒸馏水加至100%;
进一步,润滑冷却液原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甘油5%、鳌合剂3%、葵二酸3%、水性极压润滑剂15%、非离子乳化剂3%、硼酸3%、阳离子沉降剂1.5%、苯丙三氮唑0.7%、二乙醇胺10%、三元羧酸防锈剂12%、消泡剂0.03%、余量蒸馏水加至100%;
进一步,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
进一步,所述水性极压润滑剂为自乳化聚酯和烷基醇胺的混合物,所述自乳化聚酯与烷基醇胺的质量比为1:2;
进一步,所述非离子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进一步,所述阳离子沉降剂为法国科莱恩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ismulgan77;
进一步,所述消泡剂为三维硅氧烷。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水性极压润滑剂:将自乳化聚酯、烷基醇胺加热至温度为90-110℃反应至透明状态后加入烷基醇胺2倍的蒸馏水溶解,制得透明水性极压润滑剂,备用;
b.将二乙醇胺、硼酸混合加热至温度为100-120℃,保温一小时后,再降温至60℃以下,然后依次加入蒸馏水、水性极压润滑剂、三元羧酸防锈剂、苯丙三氮唑、非离子乳化剂、甘油、鳌合剂、阳离子沉降剂、葵二酸,搅拌后再加入蒸馏水和消泡剂,继续搅拌至均匀透明。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的使用方法,将水性全合成汽车轴瓦底座拉削润滑冷却液与水按比例1:10~20稀释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卓骏润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卓骏润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