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0449.0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汪高翔;陈娜娜;魏进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李华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散热 装置 | ||
1.一种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底部用于与热源接触;
上顶座,所述上顶座设置于所述下底座的顶部,并与所述下底座围合形成有蒸汽腔;
毛细芯,用于依靠毛细力作用供冷却液的渗透,所述毛细芯设置于所述下底座的顶部,并位于所述蒸汽腔内,所述毛细芯包括毛细芯本体和多个毛细芯柱,多个所述毛细芯柱间隔设置于所述毛细芯本体的顶部,所述毛细芯本体和所述毛细芯柱一体成型;以及
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蒸汽腔的内壁上,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毛细芯中的冷却液吸热蒸发后形成的蒸汽在流入所述蒸汽腔后沿所述蒸汽腔的内壁流动,以及引导所述蒸汽腔内的蒸汽在接触蒸汽腔的内壁预冷后形成的冷却液沿所述蒸汽腔的内壁的流动;
所述蒸汽腔呈穹顶状,所述导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蒸汽腔的内壁上的圆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芯柱相对所述毛细芯本体的第一部位密集排布,且所述毛细芯柱相对所述毛细芯本体的第二部位稀疏排布,所述毛细芯本体的第一部位为所述毛细芯本体与所述热源在所述相变散热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所述毛细芯本体的第二部位为所述毛细芯本体与所述热源在所述相变散热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偏离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用于与所述下底座的底部中央接触,所述毛细芯本体的第一部位为所述毛细芯本体的顶部中央,所述毛细芯本体的第二部位为所述毛细芯本体的顶部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散热装置还包括热源接触件,所述热源接触件设置于所述下底座的底部,所述热源接触件用于与所述热源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散热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上顶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用于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并与所述热源相配合,以使所述下底座与所述热源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座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部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下底座的顶部,且所述基座和所述下底座围合形成所述蒸汽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交叉形成多个容纳槽,所述散热翅片分布于各个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座和所述下底座围合形成所述蒸汽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毛细芯嵌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4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