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9717.7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7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侯德义;宋易南;王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信建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场地 风险 协同 修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布气系统、布液系统、地下填充单元,布气系统和布液系统分别从地面延伸至待修复的地下水中;地下填充单元包括蒸汽入侵阻隔层、导水层和生物填料,蒸汽入侵阻隔层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导水层形成上表面开口的中空槽状结构,中空槽状结构的上表面与蒸汽入侵阻隔层抵接,中空槽状结构内部具有生物填料;地面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模块、具有热对流结构的隔热外壳、鼓风机、蠕动泵和药剂罐,太阳能储能模块与隔热外壳的内部连接,用于为隔热外壳内部空间提供热量,鼓风机设置在隔热外壳的内部空间并且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布气系统连接,药剂罐通过蠕动泵与布液系统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其中有机物的污染尤其严重并且危害性相对较大。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可以造成众多的危害,包括对土壤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等等。当人体直接接触或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后,可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良反应、降低机体抵抗力并伴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多,一些有机物更是会破坏人类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因此,亟需通过提高地下水修复技术,特别是针对被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来维持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污染地下水治理方式分为修复和风险管控两种类型。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包括抽出处理、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热脱附等,其目的是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这些修复技术普遍工程复杂、能耗和施工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原位热脱附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运行成本高,且尾气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常用的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包括垂直阻隔、水力控制等,其目的是阻断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和修复技术相比,地下水风险管控不需要大规模的工程措施和大量设备投入,成本较低,但是风险管控措施需要长期运行,地下水的利用受限。根据经验,有机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往往需要修复和风险管控联合应用,因为由于地下水污染的复杂性,单纯采取地下水修复措施往往面临污染拖尾、反弹等问题,难以修复达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间距修复和风险管控双重作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
一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布气系统、布液系统、地下填充单元,所述地面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以上,所述布气系统和所述布液系统分别从地面延伸至待修复的地下水中;
所述地下填充单元包括蒸汽入侵阻隔层、导水层和生物填料,所述蒸汽入侵阻隔层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所述导水层形成上表面开口的中空槽状结构,所述中空槽状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蒸汽入侵阻隔层抵接,所述中空槽状结构内部形成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具有生物填料;
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模块、具有热对流结构的隔热外壳、鼓风机和药剂罐,所述太阳能储能模块与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连接,用于为所述隔热外壳内部空间提供热量,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布气系统连接,所述药剂罐与所述布液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储能模块包括光伏板、传热管路和热电转换器,所述光伏板设置于所述隔热外壳的顶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通过所述传热管路与所述光伏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光伏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热电转换器将所述光伏板的部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鼓风机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具有热对流结构的隔热外壳的底部设有第一对流孔,所述具有热对流结构的隔热外壳的顶部设有第二对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流孔有多个,形成第一阵列;所述第二对流孔有多个,形成第二阵列;所述第一阵列的各第一对流孔与所述第二阵列的各第二对流孔为相对设置或者为错位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9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