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9717.7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7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侯德义;宋易南;王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信建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场地 风险 协同 修复 系统 | ||
1.一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布气系统、布液系统、地下填充单元,所述地面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以上,所述布气系统和所述布液系统分别从地面延伸至待修复的地下水中;
所述地下填充单元包括蒸汽入侵阻隔层、导水层和生物填料,所述蒸汽入侵阻隔层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所述导水层形成上表面开口的中空槽状结构,所述中空槽状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蒸汽入侵阻隔层抵接,所述中空槽状结构内部形成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具有生物填料;
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模块、具有热对流结构的隔热外壳、鼓风机和药剂罐,所述太阳能储能模块与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连接,用于为所述隔热外壳内部空间提供热量,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部设有第一对流孔,顶部设有第二对流孔,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布气系统连接,所述药剂罐与所述布液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储能模块包括光伏板、传热管路和热电转换器,所述光伏板设置于所述隔热外壳的顶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通过所述传热管路与所述光伏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光伏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热电转换器将所述光伏板的部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鼓风机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流孔有多个,形成第一阵列;所述第二对流孔有多个,形成第二阵列;所述第一阵列的各第一对流孔与所述第二阵列的各第二对流孔为相对设置或者为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系统有多个气体出口,所述布液系统有多个液体出口,所述布气系统的气体出口集中分布在所述反应区的一侧,所述布液系统的液体出口集中分布在所述反应区的相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系统的气体出口方向与所述布液系统的液体出口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为多孔介质和矿石颗粒的均匀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的材料选自玻璃棉、岩棉保温毡及硅酸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协同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入侵阻隔层的材料为天然黏土;和/或,所述导水层的材料选自砾石、砂土、粉砂及粉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97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