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剪切装置及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22158.7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4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金海龙;田俊力;万新田;王海龙;王国辉;殷凤彦;庞振东;蔡志谣;李一鸣;赵玉峰;李胜男;王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15/04 | 分类号: | B23D15/04;B23D3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 地址: | 157013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切 装置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棒材剪切装置及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棒材剪切装置包括固定圆刀、活动方刀和定位座,其中,所述固定圆刀内设置有通孔,用于棒材夹持固定,定位座位于固定圆刀伸出的棒材前方,活动方刀垂直设置在固定圆刀所伸出的棒材上方,且其中间设置有中空用于安装固定的键槽,上下两端设置有弧形剪切槽,同时,所述弧形剪切槽两侧设置有内凹弧形槽。本发明利用外部设备带动活动方刀开始下降进行棒材剪切;棒材剪断时,其端面与活动方刀的内凹弧形槽错开,避免接触产生毛刺或印痕,能够有效提高棒材加工质量,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棒材剪切装置及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弹药部件材料的剪切后制取的料节毛坯大多数是用圆钢制造弹壳的第 一道工序,一般采用冷剪下料。当在冷剪过程中,剪切刀的形式对剪切质量影 响也较大,剪切刀一般由圆刀和方刀组成,其中圆刀用于固定待加工的棒材, 方刀垂直设置在棒材上方,通过上下运动,施加剪切力,实现对棒材的剪切。 但是,实际剪切过程中,棒材容易刮碰到方刀端面,容易使得棒材出现毛刺和 卡印,从而产生疵病,降低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棒材剪切加工时产生毛刺和印痕 等瑕疵的棒材剪切装置。
另外,本发明基于该棒材剪切装置提供了一种棒材剪切方法。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棒材剪切装置,其包括固定圆刀、活动方刀和定位座,其中,所述固 定圆刀内设置有通孔,用于棒材夹持固定,定位座位于固定圆刀伸出的棒材前 方,活动方刀垂直设置在固定圆刀所伸出的棒材上方,且其中间设置有中空用 于安装固定的键槽,上下两端设置有弧形剪切槽,同时,所述弧形剪切槽两侧 设置有内凹弧形槽,从而能够在棒材切断,有效避免棒材与活动方刀端面之间 的干涉,从而避免产品加工时的毛刺和印痕产生。
所述内凹弧形槽为深度为1mm~2mm的圆弧槽,该圆弧槽深度设计在该特定 范围内,可以有效避免毛刺和印痕产生的同时,可以刮除上次加工时,由于刃 口钝化产生的毛刺。
所述内凹弧形槽的圆弧为R100~R180,使得内凹弧形槽中间和两侧均有合 适的深度,从而使内凹弧形槽有效避免与棒材左右和上下干涉。
所述弧形剪切槽为半圆槽,且两侧设置有倒角。
所述弧形剪切槽的刃口半径为R=RM+(0.5~1)mm
式中R——活动方刀1刃口半径(mm);
RM——棒材最大半径(mm)。
所述键槽为镂空梯形槽,便于活动方刀安装和位置调整。
所述固定圆刀2中心孔中间位置距右端面的具有倾斜工作面,倾斜锥度为 10°~15°,从而便于棒材安装。
固定圆刀2内孔直径的确定
d=dm+(1.5~3)mm
式中d——固定圆刀2内孔直径(mm);
dm——棒材最大直径(mm)。
活动方刀1与固定圆刀2间隙与与钢质棒材毛坯直径的比值在1.5%~2%, 经试验分析可知,如活动方刀1与固定圆刀2间隙过小,会导致剪断裂缝不能 重合,会形成质量差的双剪裂面;如果间隙过大,剪断面倾斜很大,断面不平。 而所谓合理间隙,即此间隙能使发生在活动方刀1与固定圆刀2的剪断裂缝重 合,形成共同的剪切面,促使剪切下来的料节毛坯的端面光滑,所以间隙不能 过大也不能过小,与棒材直径密切相关,限制在上述1.5%~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