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其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20443.5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51/043 | 分类号: | H04L51/043;H04L51/046;H04L9/40;H04M1/72469 |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贾玉 |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介质 及其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其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发送数据,待发送数据是第一应用的发送数据;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加解密模块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加解密模块独立于第一应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应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加密数据。如此,对于不具有加密功能的应用,其发送的数据可以被加解密模块加密以后传送出去,避免信息的泄露;而对于通过中间设备(如服务器)转发加密数据的应用,由于中间设备为对应应用的中间设备,其不具有电子设备本地加密所用的密钥或者加密方式,故在转发加密数据时无法解密所转发的加密数据,故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在发送数据时可以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者不加密,并且应用可以选择采用何种加密方式对数据加密。一般的电子设备自身的操作系统中不存在对电子设备上安装的应用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的功能,仅仅提供数据的传输功能,这在有些情况下,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泄露。
具体地,例如,以手机上的电话应用为例,在用户与银行智能服务器电话沟通时,如果用户通过电话应用输入银行卡密码,且电话应用不具有加密功能,则该银行卡密码在向银行服务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拦截泄露。
此外,再例如,手机上的即时通讯应用具有加密功能,在手机通过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器向另外一个手机转发聊天数据的过程中,如果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器存储有解密数据,则在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器遭受攻击时,通过该服务器转发的加密数据容易被泄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发送数据,所述待发送数据是第一应用的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加解密模块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所述加解密模块独立于所述第一应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加密数据。
可以理解,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显示设备、户外显示屏、车载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第一应用可以为不具有加密功能的应用或者具有加密功能的应用。不具有加密功能的应用可以为通话应用,具有加密功能的应用可以为即时通信应用。
例如,若第一应用为通话应用,则待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通过通话应用的界面中的键盘输入的信息,即具体实施例中的按键数据,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银行服务器,手机自身的操作系统中设置加解密模块,该加解密模块独立于手机上安装的各应用,故该加解密模块可以对用户在电话应用的拨号键盘中输入的按键数据(如银行卡密码或者身份证号等等)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按键数据传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在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加密的按键数据后,可以利用服务器所具有的密码对接收的加密的按键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判断按键数据是否与设定数据匹配,若是,则服务器向手机反馈业务数据。例如,对应于银行卡余额查询业务,在银行卡查询密码匹配的情况下,可以为反馈银行卡余额数据。若否,服务器向手机反馈匹配失败的数据。例如,对应于银行卡余额查询业务,可以为反馈密码输入错误的语音提示。此外,服务器也可以将业务数据加密后发给手机,手机利用加解密模块对加密的业务数据进行解密。
如此,由于电话应用不具有对按键数据等通信数据进行加密的设置,手机将按键数据加密后发送给服务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被其他设备劫取后盗用该数据的风险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未经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0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