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的弹丸气动系数辨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2629.6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悠然;管军;易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00;G06N3/04;G06N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适应 粒子 优化 极限 学习 弹丸 气动 系数 辨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的弹丸气动系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弹丸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步骤(2):构建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确定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激活函数以及输出层节点数;
步骤(3):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得到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的输入权重以及隐含层神经元阈值;
步骤(4):根据步骤(3)优化后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确定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连接权值矩阵在确定连接权值矩阵的基础上,求解模型的输出矩阵,实现参数辨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建立弹丸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具体为:
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建立在自然坐标系下,u表示弹丸的速度,θ为弹道倾角,x、y为弹丸的位置坐标,ρ为空气密度,S为特征面积,通常取为弹丸的最大横截面积,m0为弹丸质量,g0为重力加速度,CD为阻力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构建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确定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激活函数以及输出层节点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输入层节点数设定
基于质点弹道方程,确定影响因素分别为弹丸速度u,弹道倾角θ,射程x以及飞行高度y;确定网络的输入层的节点数n=4;
步骤(22):输出层节点数设定
借助极限学习机实现对弹丸阻力系数CD的辨识,选定输出层的节点数m=1;
步骤(23):激活函数选择
通过对输入数据归一化处理,输入数据的大小均被映射到[0,1]区间,选用sigmo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
步骤(24):隐含层神经元个数设定
根据经验公式其中a为1~10的常数,确定隐含层节点数L=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得到原始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的输入权重以及隐含层神经元阈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对数据集归一化处理;
采用min-max normalization归一化法,将全部数据映射到[0,1]区间内,归一化公式为:
其中,xj为原始输入数据,xmin为最小输入数据,xmax为最大输入数据,为归一化后的输入数据;
步骤(32):进行初始参数设置;
步骤(33):确定适应度函数,计算粒子适应值,
选取均方误差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
其中,N为训练样本数据个数,tj为期望的样本输出值,为模型实际预测值,Fit为适应度函数值。
步骤(34):比较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从中找出粒子的个体极值以及群体全局极值。
若Fit(j)Pbest(j),则Pbest(j)=Fit(j),否则Pbest(j)不变;
若Fit(j)gbest,则gbest(j)=Fit,否则gbest不变。
其中Fit(j)表示第j个粒子当前适应度值,Pbest(j)表示第j个粒子的个体极值,gbest表示整个粒子群的全局极值;
步骤(35):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信息:
其中表示第j个粒子在k代的速度,ω为惯性权重,表示第j个粒子在k代的位置;
步骤(36):判断是否满结束条件,若为未满足则返回步骤(34),否则结束;
步骤(37):输出优化的权值和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26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两轮电动车的智能整体拆解回收方法
- 下一篇:用于垃圾房的除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