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生物标记物在制备预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1846.3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5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葛志通;冯鹏辉;李建初;张紫娟;郁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鲍晓芳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生物 标记 制备 预测 静脉 平滑 肌瘤 进展 试剂盒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生物标记物在制备预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生物标记物为次黄嘌呤、甘油磷酸胆碱、乙酰肉碱、氢化可的松(皮质醇),所述生物标记物次黄嘌呤和甘油磷酸胆碱随着疾病进展表达量总体趋势降低,乙酰肉碱和氢化可的松(皮质醇)随着疾病进展表达量总体趋势升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预测的生物标记物的筛选方法。利用本发明的生物标记物次黄嘌呤、甘油磷酸胆碱、乙酰肉碱、氢化可的松(皮质醇)预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利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组生物标记物在制备预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罕见的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疾病。尽管IVL在组织学上是良性的,但其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征。肿瘤起源于子宫静脉壁或盆腔静脉,可以伸入子宫或盆腔的静脉通道,经髂静脉或卵巢静脉侵入并延伸至下腔静脉。一旦肿瘤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房或右心室以及肺动脉,会引起严重的循环障碍,可以导致晕厥或猝死。如果心脏的部分肿瘤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或脑梗塞,危及生命。由于IVL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明确,术前误诊漏诊率较高。当IVL病变在早期局限于盆腔而无血管侵犯时,其表现可能与子宫肌瘤相似。如果肿瘤晚期侵入下腔静脉或心脏,容易误诊为原发性心脏肿瘤或静脉血栓。研究显示,IVL术后复发的风险可高达30%,且大静脉受累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明显高于无静脉受累患者。目前大多数研究只是探讨影响IVL发病机制和预后的潜在调控基因,并未关注患者体内一系列代谢物的变化。所以,目前还没有特异的生化指标来判断IVL的诊断和预后。
随着现代生物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癌症研究。代谢组学是“组学”技术之一,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补充。代谢物被定义为小型有机物和低分子量化合物(1500道尔顿),是代谢过程中的最终产物。对代谢物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患者体内被激活或功能失调的代谢途径。在分子水平上,代谢组学采用新的生物标记物来探索疾病发展的潜在机制。代谢组学在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组用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生物标记物在制备预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预测的生物标记物的筛选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组用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预测的生物标记物,所述生物标记物为次黄嘌呤、甘油磷酸胆碱、乙酰肉碱、氢化可的松(皮质醇)。优选的,所述生物标记物为血清标记物。
本发明进一步发现,所述生物标记物次黄嘌呤和甘油磷酸胆碱随着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表达量总体趋势降低,乙酰肉碱和氢化可的松(皮质醇)随着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表达量总体趋势升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生物标记物在制备预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试剂盒包括检测次黄嘌呤、甘油磷酸胆碱、乙酰肉碱、氢化可的松(皮质醇)浓度的试剂。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进展预测的生物标记物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收集:收集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无复发患者(IVL-no)、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复发患者(IVL-re)、健康无子宫肌瘤对照者(Co-no)、健康有子宫肌瘤对照者(Co-um)血清样本;
(2)液相色谱质谱采集:通过液相色谱对样本进行预分离,质谱采集一级、二级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