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快速排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4409.9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薛飞;俞健行;袁仕芳;何元杰;徐宁;付婧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启尔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16K11/044;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牛梅梅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保护 功能 快速 气阀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快速排气阀,包括阀体、阀腔和设于阀腔内的换向机构,阀体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换向机构将阀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隔断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阀口、第一腔室和第二阀口可连通形成进气通道,第二阀口、第二腔室、第三阀口可连通形成排气通道,第一阀口、第一腔室、第三阀口可连通形成过压保护通道;换向机构受供气压力可发生定向移动或形变,选择连通进气通道、排气通道或过压保护通道。本发明兼具快速排气和限压功能,可以节约气动系统内的溢流阀等限压器件,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快速排气阀。
背景技术
快速排气阀是一种用于快速排放带压气体的气动元件。现有的快速排气阀如图1所示,具有三个阀口,分别为与气源相连通的进气阀口S2、与执行元件相连通的出气阀口S4和与排放环境相连通的排气阀口S5,快速排气阀内设有换向机构用于改变连通阀口的流路走向,在进气工况下连通进气阀口S2和出气阀口S4,在排气工况下连通出气阀口S4和排气阀口S5。
快速排气阀内部的换向机构一般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如图1所示,快速排气阀内部的换向机构由切换阀芯S7和限位块S8组成,切换阀芯S7的侧面具有弹性片,限位块S8固定于阀体的阀腔S3内,限位块S8具有中心通孔,切换阀芯S7可在阀腔S3内移动,并受限位块S8限位限制;在进气阀口S2提供带压气体时,气流推动切换阀芯S7阻塞限位块S8,气流对切换阀芯S7的弹性片施加压力使其径向内弯,于是进气阀口S2与出气阀口S4连通;当进气阀口S2连接的气源切断后,进气压力降低,进气阀口S2处的压力低于出气阀口S4处的压力,出气阀口S4附近的气体对切换阀芯S7的弹性片施压,推动阀芯向进气阀口S2移动,并阻塞进气阀口S2,气流沿出气阀口S4、限位块S8的中心通孔以及排气阀口S5排放。由于气流沿排气阀口S5排放的路径短,排气阻力小,并且快速排气阀在切断气源供给后可以快速作动建立排气流路,因此可以实现对来自出气阀口S4的带压气体的快速排放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气动系统安全运转,通常在气动系统中设置溢流阀等器件限制气体压力不超过安全限值。在波纹管泵等有快速排气需求的气动应用中,一般需要同时设置溢流阀和快速排气阀,气动器件多,占用体积大,管路连接不便,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快速排气阀,当气源供给的气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进气阀口可经由第一腔室与排放阀口直接连通,使过压压力气体直接排入阀外的排放环境中,实现过压保护功能,节约气动系统内的溢流阀等限压器件,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快速排气阀,包括阀体、阀腔和设于阀腔内的换向机构,阀体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换向机构将阀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隔断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阀口、第一腔室和第二阀口可连通形成进气通道,第二阀口、第二腔室、第三阀口可连通形成排气通道,第一阀口、第一腔室、第三阀口可连通形成过压保护通道;换向机构受供气压力可发生定向移动或形变,选择性连通进气通道、排气通道或过压保护通道,换向机构所受供气压力高于限制压力时,过压保护通道连通;所受供气压力低于限制压力且高于开启压力时,进气通道连通;所受供气压力低于开启压力时,排气通道连通。当气源供给的气体压力高于限制压力时,依靠供气压力对换向机构的推动,转换到过压保护通道,将过压气体直接排入阀体外部,将流路内的气体压力维持在限制压力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换向机构包括弹簧和阀芯,弹簧位于阀芯的一端以及阀腔的壁面之间,阀芯可于阀腔内往复运动。依靠阀芯的往复运动和弹簧的压缩和延伸,实现阀芯对流动通道的调节转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阀芯包括两端的宽径段和设于宽径段之间的窄径段,靠近第一阀口的宽径段的端面与阀腔配合形成第一腔室,窄径段的侧面与阀腔配合形成第二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启尔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启尔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44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