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3876.X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5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赵程;景亮;黄庆锋;燕玲;张利光;陈燕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程;景亮;张利光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6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充电 系统 | ||
1.一种轨道交通列车(1)充电系统,包括轨道交通车站、充电连接装置(2)和与充电连接装置(2)匹配的供电装置(3),轨道交通车站包括位于轨道交通列车(1)上方的顶棚,其特征在于,供电装置(3)安装于顶棚上,充电连接装置(2)安装于轨道交通列车(1)的顶部内腔(11)中,轨道交通列车(1)的顶部设置有与内腔(11)连通的第一长形开口(12),第一长形开口(12)上活动设置有防护罩(5),以开启或关闭第一长形开口(12),防护罩(5)上设置有视觉识别系统;充电连接装置(2)位于第一长形开口(12)的下方,其包括横向位移伺服驱动机构(25)、充电刀(26)和旋转装置(20),充电刀(26)安装于旋转装置(20)上,旋转装置(20)安装于横向位移伺服驱动机构(25)的横向位移滑块上;供电装置(3)包括套筒(31)、升降驱动机构(37)、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升降块(36)、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套筒(31)的下端相对应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杆(311),升降块(36)位于两延伸杆(311)之间,第一连杆(32)的上端和第二连杆(33)的上端分别销轴铰接在两延伸杆(311)的下端,第一连杆(32)的下端和第二连杆(33)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夹板(34)的外侧壁中部和第二夹板(35)的外侧壁中部销轴铰接,第一夹板(34)的内侧端和第二夹板(35)的内侧端分别与升降块(36)的两端销轴铰接;升降驱动机构(37)固定于套筒(31)的上端,其伸缩杆与升降块(36)固定相连,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的外侧壁均固定有导电板(38),升降块(36)的底面设置有用于视觉识别系统检测识别的识别标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装置(20)包括外壳(21)和置于外壳(21)内的齿轮旋转机构(22),外壳(21)上设置有第二长形开口(211),第二长形开口(211)的长度大于充电刀(26)的长度,从动齿轮(222)位于第二长形开口(211)的右端下方;齿轮旋转机构(22)包括主动齿轮(221)、从动齿轮(222)和驱动电机(223),从动齿轮(222)通过安装座旋转式安装于外壳(21)的下内壁上,从动齿轮(222)上固定有旋转辊,充电刀(26)固定于旋转辊上,从动齿轮(222)与主动齿轮(221)相互啮合,且驱动电机(223)的转轴与主动齿轮(22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长形开口(211)的左端下方设置有支撑台(23),支撑台(23)上设置有第一接触开关(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长形开口(211)的右侧端设置有第二接触开关(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防护罩(5)还包括平移驱动机构(10)和两条导轨(13),两条导轨(13)分别位于第一长形开口(12)上两长度方向的侧边,并与轨道交通列车(1)的顶部固定相连,防护罩(5)上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导向块(14),两条导轨(13)的内壁设置有长形导向槽(131),导向块(14)对应在长形导向槽(131)内滑动,平移驱动机构(10)的伸缩杆与防护罩(5)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程;景亮;张利光,未经赵程;景亮;张利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8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