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修车辆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8924.0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0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泽;刘军;孙浩翔;杜亚东;高鹏;张锡广;徐晓锋;刘楚鸣;侯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19 | 代理人: | 王丽新 |
地址: | 114012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修 车辆 蓄电池 放电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修车辆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包括充放电试验前准备、放电试验和充电试验,将波纹垫片压在连接片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蓄电池单体上,蓄电池单体之间放入挡片,对整个蓄电池组进行放电试验和充电试验,通过设置参数和测量记录数据,比对出不合格单体,解决了临近寿命末期的蓄电池活性差、容量恢复不足的问题,在后续大修中的列车蓄电池紧急负载试验中均合格通过。避免了因试验不合格引起的整体更换蓄电池的资源浪费。为1号线大修至少节省经济成本200余万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修车辆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沈阳地铁1号线大修车辆蓄电池系统由于出厂时间较长,临近产品寿命末期,蓄电池的活性较差,在大修的过程中出现多次比重不达标、容量恢复不足的情况。经查证,车辆在大修前后均存在此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蓄电池使用年限较长以及之前所采用的检修方法过于粗糙,以致不合格单体始终存在于整体之中对整体造成影响。若整体更换蓄电池,则全体大修车将至少增加200余万元成本及6个月以上验证时间,将影响整个大修计划。
以往的检修方式为将一列车的两组蓄电池(每组76块)直接进行统一充放电,使用充放电机默认的参数设定进行充放电操作。无法区分出是否存在不合格的蓄电池单体。不合格的蓄电池单体混在其他单体中在车上工作,极易引起蓄电池组故障,甚至导致缺液过热起火等重大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修车辆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在车辆大修过程中,通过操作法将不合格单体挑出,更换合格产品。将蓄电池组最大程度地恢复容量,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修车辆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充放电试验前准备,1)、将波纹垫片压在连接片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蓄电池单体上,蓄电池单体之间放入挡片,2)、对用棘轮扳手紧固好的螺栓分别打扭力20N.m;固定连接片时涂抹凡士林,3)、将摆好的蓄电池组运送至充电工位,打开蓄电池透气盖,插入橡胶管,4)、蓄电池负极与充放电机输出负极连接;蓄电池组间跨接线连接;蓄电池正极与充放电机输出正极连接,5)、同时启动两台通风设备;
步骤2,放电试验,1)、第一次放电试验,设置参数放电每个单体电压至1.0V,总电压即76V,放电时间为4h,当满足放电电压达到76V或4h后自动停机,记录充电时间,2)、闭合蓄电池充放电机总空开,3)、分别打开两台充放电机控制开关,4)、设置放电参数:选择放电模式;设置放电电流28A,放电终止电压76V;放电时间4.5h,放电容量默认不予设置改动,5)、分别记录3h、4h、4.5h单体电压,如第二次放电时间部分电池达不到4.5h即小于1V,需要进行第三次充放电循环,如第三次充放电试验仍不能恢复蓄电池放电时间达到4.5h,则进行替换将不合格单体进行替换,完成后静置12h;
步骤3,充电试验,1)、第一次充电试验,设置参数充电每个单体电压至1.9V,总电压144V,充电时间设置为7h,当满足充电电压达到144V或7h后自动停机,记录充电时间,2)、闭合蓄电池充放电机总空开,3)、分别打开两台充放电机控制开关,4)、设置充电参数:选择充电模式;设置充电电流28A;充电电压上限为144V;充电时间7h,放电容量默认不予设置改动;参数设置完毕后启动充电程序,直至自动停机,5)、待充电结束后记录充电时间,蓄电池组静置12h,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充电时,使用万用表测量单体电压,如第二次放电时间部分电池达不到4.5h即蓄电池单体小于1V,需要进行第三次充放电循环,如第三次充放电试验仍不能恢复蓄电池放电时间达到4.5h,则将不合格蓄电池单体进行替换。
优选的,所述的波纹垫片为D8蝶形垫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操作法在实际应用之后,解决了临近寿命末期的蓄电池活性差、容量恢复不足的问题,在后续大修中的列车蓄电池紧急负载试验中均合格通过。避免了因试验不合格引起的整体更换蓄电池的资源浪费。为1号线大修至少节省经济成本200余万元。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