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8711.8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杰;朱百发;李润杰;赵峰;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李萌;王一民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调 疲劳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信息并对当前的驾驶状态进行定时判定或实时判定;
S2:在满足第一触发条件时,驻车空调自动开启舒缓模式,其中舒缓模式是指:驻车空调快速调整车厢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使其快速到达并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区间;且第一触发条件包括:在监测到的疲劳状态信息其所对应的特征参数的下降速率和/或下降幅度大于等于第一特征阈值时;
S3:在舒缓模式开启时,疲劳状态监测装置在基于第一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对舒缓模式进行加成计算,由此得到“剩余健康驾驶时长H”的预判值,并经由车载语音单元以语音播报形式给出,和/或经由车载显示单元以实时示数形式给出;
S4:在舒缓模式运行下,疲劳状态监测装置持续对H值做出修正,并经由车载语音单元以定时播报形式给出,和/或经由车载显示单元以实时示数形式给出;
S5:在满足第二触发条件时,驻车空调由舒缓模式自动转入警醒模式,其中警醒模式是指:驻车空调在保持既有舒缓模式运行基础上,每隔第一预设时长X自动开启持续时间为T的冷风档吹脸模式;且第二触发条件包括:当步骤S4中的H值被修正为0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触发条件还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1)在驾驶员给出开启指示时;
2)在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三预设时长M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触发条件还包括:
在疲劳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到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第四预设时长N时,其中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舒缓模式运行”其包括如下具体运行步骤:
S41:驻车空调判断其在本次舒缓模式前是否持续处于开机运行状态,若是,直接执行步骤S42;若否,则向车载主控单元发送“确保车厢窗户均处于关闭状态”的传输指令后再执行步骤S42;
S42:驻车空调优先按照“与第一预设区间相差较大者”的优先级顺序快速调整车厢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快速到达第一预设区间;
S43:持续保持车厢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2包括如下具体运行步骤:
S421:驻车空调当因快速调整需要而需进行内外循环模式的自主切换时,向车载主控单元发送问询指令,继而通过车载GPS单元判断当前路况环境是否满足内外循环模式的切换时机;
S422:如满足,驻车空调进行内外循环模式的切换;如不满足,依次执行步骤S423与S424;
S423:由驻车空调发起对车载GPS单元的指令调用:“持续保持车载GPS单元对当前路况环境的实时监控,直至当前路况环境满足切换条件时,再向车载主控单元发送‘是否还需进行内外循环模式的自主切换’的问询指令”;
S424:若还需,驻车空调执行内外循环模式的切换,若无需,驻车空调保持现有循环模式,并停止对车载GPS单元的指令调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警醒模式包括轻度警醒模式、中度警醒模式、重度警醒模式,相对应的,冷风档吹脸模式也包括低、中、高三档,每种档位其冷风的吹出温度和/或第一预设时长X随着档位由低到高的自动切换呈现逐档递减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驻车空调的抗疲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驻车空调自动转入警醒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时,车载语音单元均会以语音播报形式给出播报提醒,其中至少重度警醒模式其播报提醒内容中含有附近停车场或服务区的导航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7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