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经鼻动脉瘤夹钳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8263.1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A61B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经鼻 动脉瘤 夹钳 | ||
一种旋转式经鼻动脉瘤夹钳,包括钳头、钳杆和钳柄,所述钳头包括夹持头,所述钳柄包括旋转凸起,所述钳柄仅有一根支持柱。本发明所述的持针钳,采用笔式结构,占用空间小,更适合经鼻内镜夹闭的狭窄环境,钳杆可360°旋转,钳头可自由设置开合程度,可用于多种不同的动脉瘤手术中,钳杆的旋转和钳头的开合可由单手完成,医生另一只手可用于操作内窥镜等设备,方便鼻内镜手术的开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经鼻内镜下手术中使用的旋转式经鼻动脉瘤夹 钳。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国人发病率约为3-4%。破裂动 脉瘤的患者致死致残率非常高。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可以通过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近年来 经鼻内镜入路作为治疗动脉瘤的第三种手术方式,对于特定部位(如颈内动脉床突段及床突 上段、前交通动脉、椎-基底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瘤,能够在尽可能损伤小的情况下,提供直 接的视野夹闭动脉瘤。
经鼻内镜夹闭颅内动脉瘤时,需使用合适的施夹钳经鼻将动脉瘤夹打开并放置在动脉瘤 颈处完成夹闭手术。而目前经鼻内镜所用的动脉瘤施夹钳基本还是开颅手术的施夹钳,该器 械为枪状,后端为圆弧形,因此这种“8”型结构需要后部较大的操作空间,所以更适合显微 镜下开放式操作。综上所述,经鼻内镜入路动脉瘤夹闭术需要一种适合在鼻腔的管状狭小空 间内操作的新型动脉瘤施夹钳。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主要用于鼻内镜微创手术的类似咬切钳、取瘤钳、黏膜钳的技 术,。但上述器械通常是对现有动脉瘤施夹钳的简单改造,没有改变现有钳体的握取方式,同 时,由于是用于鼻咽部的手术,也没有旋转器械夹持体的需要,因此,无法满足颅内动脉瘤 手术的基本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旋转式经鼻动脉瘤夹钳,在需要时,可以单手操作执 行夹持等常规手术动作,钳头部分可360°旋转,根据动脉瘤的不同位置,选择更为合适的 手术角度。
传统的手术钳通常采用握柄式,手指伸入握套中操作。这种方式虽然握持比较稳固,但 所有手指都被占用,当需要变换位置时,需要移动手术钳完成,且手握方式占用空间较大。 在脑部手术,尤其是经鼻内镜下手术中,操作空间比较小,传统手术钳的握持方式往往不利 于手术开展,甚至发生干涉,造成手术失败,此时,可以将手术钳的形状改为笔式,即只有 一个支撑杆,采用类似笔的握持方式。
同时,动脉瘤手术较为复杂,常常需要多角度多位置变换,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量的 操作将对严重增加大夫手部的疲劳程度。可以在钳体上增加旋转装置,用手术钳的旋转代替 大夫本人旋转,不但减轻大夫的工作强度,更增加了手术钳对不同位置动脉瘤的适应性。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旋转式经鼻动脉瘤夹钳,包括钳头、钳杆和钳柄,所述钳头包括夹持头,所述钳柄 包括旋转凸起,所述钳柄仅有一根支持柱。
优选所述钳柄还包括一根细杆,所述旋转凸起设置在所述细杆上。
优选所述细杆为空心,所述旋转凸起包括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所述细杆的空心。
优选所述夹持头包括动颚板和静颚板。
优选所述动颚板和所述静颚板具有相对的夹持面。
优选所述夹持面上具有凹槽。
优选所述支持柱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夹板。
优选所述夹板表面做防滑处理。
优选所述支持柱与所述夹板之间设置有板簧。
优选所述板簧具有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