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及其应用、治理有机污染水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5465.0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0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星;张晓林;李田;李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0;C02F3/34;C02F101/3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马丛 |
地址: | 3001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植物 微生物 电化学 修复 系统 及其 应用 治理 有机 污染 水体 方法 | ||
1.一种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复合工作电极(9)、碳毡对电极(4)、水生修复植物(5)和恒电位仪(6)组成;所述复合工作电极(9)与所述恒电位仪(6)通过第一外导线(71)电信连接;所述碳毡对电极(4)与所述恒电位仪(6)通过第二外导线(72)电信连接;
所述复合工作电极(9)包括生物炭(2);
所述复合工作电极(9)位于待治理有机污染水体中的深度为20~50cm;
所述水生修复植物(5)种植于所述碳毡对电极(4)上,且所述水生修复植物(5)的根系穿过所述碳毡对电极(4)进入待治理有机污染水体中;
所述碳毡对电极(4)固定并漂浮于所述待治理有机污染水体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修复植物(5)包括鸢尾、芦苇、菖蒲或芦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修复植物(5)的种植密度为2~20株/平方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工作电极(9)通过连接所述碳毡对电极(4)的尼龙绳(3)固定悬浮在所述待治理有机污染水体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电位仪(6)的电压可调范围为0~10V,记录电流信号的范围为0~5mA,精度为0.01mA。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在治理有机污染水体中的应用。
7.一种治理有机污染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系统置于待治理有机污染水体中,通过恒电位仪(6)施加电压,进行植物-微生物电化学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4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