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5150.6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7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谷金翠;陈涛;陈天宇;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69/1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分离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球进行氧化处理得到氧化碳球;(2)将氧化碳球浸泡到多巴胺Tris‑HCl缓冲液中得到混合液,再将混合液置于基材上真空抽滤成膜,得到氧化碳球/聚多巴胺复合膜;(3)将氧化碳球/聚多巴胺复合膜加入到四羟甲基氯化磷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干燥,得到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制备得到的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具有支撑层和氧化碳球/聚多巴胺/四羟甲基氯化磷选择层,支撑层包括基材。该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的制备方法简单、可以在无压驱动的条件下,高效截留废水中的染料分子,节能环保,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膜分离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中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膜分离技术兼有分离、浓缩和纯化等功能,且高效、节能、环保、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等领域。分离膜可以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相比于其他分离膜,纳滤膜具有膜通量大、渗透压低、选择性分离等优点。
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为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不仅是绿色季磷盐杀菌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品阻燃剂。聚多巴胺作为一种简单高效改进表面功能的镀膜广泛被人们使用,多巴胺是含有邻苯二酚还有氨基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邻苯二酚会转化为醌自我聚合形成聚多巴胺,聚多巴胺具有优异的粘附能力,可以对基材表面进行修饰,改善基材的分散性、润湿性等。
公开号为CN108339416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纳滤膜及其用途,所述的纳滤膜包括依次叠合的基底层、纤维素纳米纤维层和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中均匀分散有至少一种聚电解质,其中聚电解质为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或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基底层由依次叠合的无纺布层和电纺纳米纤维层组成。该纳滤膜具有离子选择性,能够选择性的分离单价金属离子和多价金属离子,但是制备方法繁琐,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公开号为CN106422812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首先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的混合溶液,将基膜浸入所述的多巴胺与亲核试剂的混合溶液中,振荡、清洗、晾干后浸泡在交联剂溶液中反应,干燥得到多巴胺纳滤膜,所述的亲核试剂为N-甲基-D葡糖胺(NMG),乙二胺和哌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交联剂为戊二醛乙醇溶液。该发明通过亲核试剂调控多巴胺的自聚过程,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交联点密度大的聚多巴胺涂层,制备得到多巴胺纳滤膜分离性能较好。但该纳滤膜需要压力驱动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纳滤膜的使用需要压力驱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利用率高,制备得到的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可以在无压驱动的条件下,高效截留废水中的染料分子,节能环保。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碳球进行氧化处理制备得到氧化碳球;
(2)将氧化碳球浸泡到多巴胺Tris-HCl缓冲液中得到混合液,再将混合液置于基材上真空抽滤成膜,得到氧化碳球/聚多巴胺复合膜;
(3)将氧化碳球/聚多巴胺复合膜加入到四羟甲基氯化磷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干燥,得到无压驱动纳滤分离膜。
本发明以碳球、多巴胺、四羟甲基氯化磷等为原料;碳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首先对碳球进行氧化处理得到氧化碳球,氧化碳球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多巴胺自聚合生成聚多巴胺具有优异的粘附能力,可以对氧化碳球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增加氧化碳球的亲水性,使氧化碳球分散的更均匀;此外,四羟甲基氯化磷具有空间四面体结构、丰富的羟基亲水官能团和高偶极矩可以进一步改善氧化碳球/聚多巴胺复合膜的亲水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