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3440.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美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1/08 | 分类号: | C09J11/08;C09J13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软化 点增粘 树脂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软化点增粘树脂及其应用,所述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制备包括,在控制条件下现将天然树脂与二元醇反应,然后再与丙三醇反应,得到所述低软化点增粘树脂,填补国内空白的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制备,制成的低软化点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类胶粘剂配合后,大幅度提高了初粘力和耐低温能力,制成的胶带可以用于‑40℃的低温环境中,并且对PP、PE、PET等非极性材料的粘结力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增粘树脂是指能提高胶粘制品粘性,尤其是表面粘性的化合物,主要用聚合物的改性,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和油墨的配合物。通常的增粘树脂具有软化点高,玻璃化温度高的特点。但对于作用于胶粘剂的配合物,其制成的丙烯酸类胶粘剂的初粘性和耐低温性较差,对非极性材料(如PP、PE、PET)等亲和力差,因此对被贴物和施工作业的要求较高。
松香甘油酯以松香为主要原料,经脱色、酯化、稳定化处理等工艺制成。目前市场上的软化点通常在85℃以上,有的型号甚至达到140℃。主要用于热熔胶、涂料以及油漆,而制成丙烯酸胶粘剂的初粘性和耐候性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软化点,制造工艺简单,能有效提高丙烯酸胶粘剂初粘性和耐低温性的松香低软化点增粘树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合成工艺,填补国内空白的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制备,使用该增粘树脂的丙烯酸胶粘剂具有很好的初粘性和耐低温性,可以有效提高对非极性材料(如PP、PE、PET)的粘结强度,特别还能改善发泡材料难于粘贴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合成容器中投入计量好的天然树脂和抗氧化剂,抽真空后加入氮气保护所述天然树脂不会被氧化变色,加热使所述天然树脂融化;
步骤二:开动搅拌,继续升温,直至升至第一预定温度,向所述合成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和二元醇,所述催化剂和所述二元醇的比例比为1:10-15;
步骤三:滴加二元醇至所述合成容器中,观察冷凝装置的回流量,以回流量大于第一预定回流量值时的滴加速度进行滴加,直至滴加完成;
步骤四:滴加三元醇至所述合成容器中,观察冷凝装置的回流量,以回流量相较于滴加三元醇之前的回流量有明显的提升后,维持对应的滴加速度进行滴加,直至滴加完成;
步骤五:升高温度至第二预定温度,该第二预定温度大于该第一预定温度;
步骤六:观察所述冷凝装置的回流量,当所述冷凝装置的回流量小于第二预定回流量值时,将温度维持在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
步骤七:真空抽取所述合成容器中回流的水,直至抽出的水量大于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质量的15%-25%,则反应完成。
本发明制备的低软化点增粘树脂的软化点为45-55摄氏度,填补国内空白的增粘树脂,它的特点是解决现有增粘树脂软化点过高的缺点,使用该增粘树脂的胶粘剂可以增加其初粘性和耐低温性,可用于制备低温使用的高性能胶带,可以大幅度提高对PP、PE、PET等非极性材料的粘结强度,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对发泡材料的粘结强度;此外,本发明制成的低软化点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类胶粘剂配合后,大幅度提高了初粘力和耐低温能力,制成的胶带可以用于-40℃的低温环境中,并且对PP、PE、PET等非极性材料的粘结力显著提高。较佳的,最终制成软化点为55℃,固含量100%,色泽6号色的低软化点增粘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天然树脂、所述抗氧化剂、所述催化剂、所述二元醇、所述三元醇的质量比为3000:5-9:5-12:400-500:60-100。在该比例下,反应差率较高,成本较低。较佳的,所述天然树脂、所述抗氧化剂、所述催化剂、所述二元醇、所述三元醇的质量比为3000:6:10:416:8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二元醇的量为两次加入的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美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美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