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345.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李丹维;张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A62C19/00;A62C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江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46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71002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囊形 空投 森林 灭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属于森林灭火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柔性囊体、绳带、测高雷达、控制器、堵盖、灭火剂以及气体发生器,所述柔性囊体的内侧具有灭火剂并通过顶部的堵盖实现密封,所述柔性囊体的底部安装有测高雷达,所述控制器与测高雷达、气体发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气体发生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发出起爆指令被气体发生器接收,气体发生器产生高压气体使柔性囊体破裂,并释放灭火剂;本申请包括柔性囊体、绳带、注水口、堵盖、气体发生器、控制器、测高雷达及灭火剂,其主要适用于森林火灾中的树冠灭火,具有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耐储存及价格低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森林灭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强、发生率高的自然灾害。通常山林着火后,林火通过树冠向周围树木蔓延,并产生跳火现象,极易无序扩张,给森林消防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扑灭树冠火焰,通常是扑灭森林火的关键。
目前,森林灭火技术主要采用地面灭火机、远距离灭火炮、航空灭火、直升机水囊等灭火手段。使用地面灭火机可以很好灭除地面火焰,而对于树冠火却无能为力;使用远距离灭火炮,这种炮射程远,速度快,通常设定触地爆炸,威力大,但不能用于树冠火焰灭除,且由于设备和炮弹重量大,机动性差,发射成本高;航空灭火是通过大型飞机改装,装载灭火剂进行高空投放灭火剂的方式灭火,这种方式装载周期长,地面保障要求高,费效比低,灭火剂扩散严重等问题,对森林火情控制能力有限;直升机水囊方式是目前森林消防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其缺点是水囊中的水投放后扩散严重,尤其对树冠火灭除效果有限。综上所述,现有森林灭火方法对于扑灭树冠上的火焰都不理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的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通过直升机进行吊载投放,具备延时爆裂和定高爆裂双控制方式,能够在灭火弹离地高度约5、10米处时自动爆裂,适用于森林火灾中的树冠灭火,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可靠性高、耐储存及价格低廉的优点。
中国专利文献CN105126279 A中公开的一种用于森林树冠火的灭火航弹,其敏感探测器采用温度/红外复合探测技术,在百米以外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根据所监测温度的变化,通过内置算法计算得出灭火弹与树冠火实时距离,并在树冠火上空0、60m范围内最佳灭火高度输出点火信号,快速将灭火剂快速喷出,实现灭火。上述用于森林树冠火的灭火航弹,虽然能够对树冠火进行扑救,但具有如下缺陷:
(1)该灭火航弹的引信控制装置采用温度/红外复合探测技术,其系统比较复杂,可靠性低。当温度传感器灵敏性低时,对外界温度场变化的迟滞时间较长,不能实现实时激发;且红外敏感器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从而产生误判;
(2)根据该用于森林树冠火的灭火航弹的灭火剂释放方式,释放完灭火剂后,其弹体结构会保持相对完整,因而释放完后的弹体在整体落地时,易对地面建筑等产生次生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达到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系统复杂度低,可靠性更高,并且成本低廉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囊形空投式森林灭火弹,包括柔性囊体、绳带、测高雷达、控制器、堵盖、灭火剂以及气体发生器,所述柔性囊体的内侧具有灭火剂并通过顶部的堵盖实现密封,所述柔性囊体的底部安装有测高雷达,所述控制器与测高雷达、气体发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气体发生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发出起爆指令被气体发生器接收,气体发生器产生高压气体使柔性囊体破裂,并释放灭火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