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不平衡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1207.5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娜;刘亚南;朱刘柱;王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4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张祥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数据 分析 技术 现货 市场环境 不平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不平衡分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难以对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的不平衡进行分析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电力市场基础数据的获取;发电侧和用电侧费用数据的计算;发电侧和用电侧费用数据的改写;电力现货结算不平衡资金的分析。本发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获取基本计算时段的电量结构数据后,针对不平衡条目众多、不同结算机制下不平衡资金计算方法不同且不同资金条目间存在耦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不平衡分析计算方法,其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做到不重不漏,还保证方法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 技术的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不平衡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各省现货市场规则来看,不平衡资金条目众多,包括计划 与市场双轨不平衡资金、节点电价机制下的阻塞不平衡资金、单边市 场模式下发用电量不平衡的不平衡资金、市场主体补偿和考核费用、 差错退补结算不平衡资金等。一方面,由于各省规则不同,不平衡资 金的计算方式和内涵也不尽相同,市场主体理解起来会存在偏差,不 利于区域市场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结算系统的建设和推广,需要针 对不同的省份市场规则,进行定制化的的设计;另一方面,由于有些 不平衡资金条目间存在耦合关系,例如计划与市场双轨不平衡资金和 阻塞不平衡资金,若这些耦合关系没有梳理情况,可能导致各项平衡资金的总和与总的不平衡资金存在偏差。
因此,如何结合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的不 平衡进行分析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的不平 衡进行分析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电力现货市场环境 下不平衡分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不平衡分析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电力市场基础数据的获取:以15分钟为基本计算时段,获取发电侧和用 电侧的电量结构数据;
发电侧和用电侧费用数据的计算: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发用两侧 的电量结构数据和不同电量成分对应的价格分别计算发电侧总费用和用电侧 总费用;
发电侧和用电侧费用数据的改写:基于不平衡资金的推导原则,对发电侧 和用电侧费用数据按照平均电价的形式进行改写;
电力现货结算不平衡资金的分析: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改写后的 发电侧和用电侧费用数据进行电力现货结算不平衡资金的分析计算,按日进行 市场化交易结果清算,生成日清算临时结算结果;按月进行市场化交易电费结 算,生成月结算账单。
所述发电侧和用电侧费用数据的计算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电力现货市场合约电量为0,则总发电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R总发=∑(Q非发,i×P非发,i+Q日前发,i×P日前发,i+Q实时发,i×P实时发,i),
式中:R总发表示发电侧总电能量电费,Q非发,i表示机组i的非市场发电量, P非发,i表示机组i的非市场电量电价,即其标杆上网电价,Q日前发,i表示机组i的 日前偏差电量,P日前发,i表示机组i的日前偏差电价,Q实时发,i表示机组i的实时 偏差电量,P实时发,i表示机组i的实时偏差电价;
若机组i不参与现货市场,其现货偏差电量即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1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螺丝机
- 下一篇:一种甲酯渣油的精制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