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9496.5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伟;王瑞智;肖建军;宋乐;尹保林;孔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95/00;C08K3/08;C08K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马亚坤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屏蔽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发明了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短切碳纤维与导电树脂一起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金属粉末和导电沥青粉末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混合溶液与所述第一混合物共混造粒得到第二混合物;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助剂和固化剂后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固化成型后得到电磁屏蔽材料。这种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金属屏蔽材料密度大的缺点,同时电磁屏蔽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兼具碳纤维复合材料质轻、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屏蔽件的制作材料多采用金属材料,密度大。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碳材料,碳纤维有极好的热、电传导性,阻燃性能良好,热膨胀系数极低,并且还有低辐射线吸收性、非磁性和不磁化、极好的振动阻尼性、抗蠕变和抗疲劳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由于其密度远低于铜和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替代金属作为轻量化屏蔽材料使用。但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碳纤维的韧性、耐磨性和压缩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新地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传统金属屏蔽材料密度大的缺点,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屏蔽效能,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发明了一种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短切碳纤维与导电树脂一起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金属粉末和导电沥青粉末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混合溶液与所述第一混合物共混造粒得到第二混合物;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助剂和固化剂后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固化成型后得到电磁屏蔽材料。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介于3mm-12mm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件的制备方法,所述导电树脂与所述短切碳纤维的质量之比介于100:5-100:10的比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金属粉末包括颗粒大小介于300目-800目范围内的铁粉和/或铜粉。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件的制备方法,所述导电沥青粉末包括化点介于250℃-300℃的温度范围内的煤系中间项沥青粉末,而且/或者所述导电沥青粉末的颗粒大小介于300目-800目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金属粉末与所述导电沥青粉末的质量之比介于100:40-100:80的比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混合溶液与所述第一混合物的质量之比介于100:10-100:20的比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助剂包括防沉剂和/或分散剂,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防沉剂的质量之比介于100:0.05-100:0.5的比值范围内,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分散剂的质量之比介于100:5-100:10的比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固化剂的质量之比介于100:3-100:8的比值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发明了一种电磁屏蔽材料。所述电磁屏蔽材料是使用上述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金属屏蔽材料密度大的缺点,电磁屏蔽材料提高电磁屏蔽性能的同时,兼具碳纤维复合材料质轻、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9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