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6145.9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肖旭;刘爱平;苏绍铃;何华;范兰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6 | 分类号: | E02D15/06;F25D17/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体积 混凝土结构 冷却 控制 方法 循环 冷却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该冷却控制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当监测到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再次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同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直至混凝土进入稳定期。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围的天然水资源实现冷却水的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的加快,水利工程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水利工程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随着水利工程条件的复杂性及施工技术要求的越来越高,在其工程的关键部位均开始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建筑功能的实现。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差会较大,在浇筑过程一般都是一次成型的,因此成型后的水泥水化热后聚集在结构内部无法散发出来,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会高于外部的温度,内外温差的影响会导致压力产生膨胀力,当温度比降低的时候则会出现较大的收缩力,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目前,采用较多的冷却控制方法是在待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冷却水管,向冷却水管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来实现混凝土的降温。因而,为满足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过程所需的大量的冷却水,需要配置冷却水调配方案,比如,由制冷系统、循环水箱、冷水输送系统、回水集水箱等组成的降温水重复利用装置,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施工成本,而且制冷机组的压力非常大,消耗大量能量,未能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利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围的天然水资源实现冷却水的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使冷却水管进出水温之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
当监测到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再次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低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值低于25℃。
进一步的,所述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包括:
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并对围堰区开始蓄水;
当所述围堰区的蓄水位达到预设高度后,抽取所述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
进一步的,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切换流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12h。
进一步的,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切换流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6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成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噪声尺度生成方法和计算设备
- 下一篇:轧板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