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5980.0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段连鑫;晏波;蒋少军;张俊浩;王亚清;涂姝臣;李浩;杨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5;B01D53/48;B01D53/18;C01D3/08;C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百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0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5106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工业 危险废物 焚烧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包括:一号洗涤装置,用于对飞灰与水进行洗涤;一号离心机,用于对一号洗涤浆料进行固液分离;二号洗涤装置,用于对一号离心机得到的固体和来自二次洗涤液投配装置的碳酸钠洗涤液进行再次洗涤;二号离心机,用于对二号洗涤浆料进行固液分离;一号、二号蒸发回收装置,分别用于对两次洗涤后的液体进行回收,从而达到分步去除并回收飞灰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的目的,以克服氯化物和硫酸盐如果同时产生导致的分离困难的问题,并且剩余的飞灰残渣能够更好的作为水泥的原料,实现飞灰的无害化处置,减少污染和节约水泥生产原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急剧上升。据中国生态环境部统计,2018年,我国共产生工业危险废物6937万吨(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而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生活垃圾已成为一个问题。
在不可能回收利用的情况下,焚烧技术备受关注,因为工业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能够极大的减少了对土地的侵占和污染。然而,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较难处理的副产品,如2~3%的焚烧飞灰;这些副产品含有大量重金属、碱氯化物、二噁英和可溶性金属盐。因此,我国废物目录将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列为危险品,代码为HW18。
为了减少飞灰对环境的危害,迄今为止,人们研究了各种飞灰处理技术,包括热处理(如玻璃化和烧结)和化学处理。然而,尽管重金属熔融后的稳定化效率很高,但热处理会带来的额外能耗。对于化学处理而言,虽然化学药剂能有效地减少有毒物质的浸出,但化学反应产物的长期稳定性仍然受到关注。此外,除了环境影响外,热/化学处理的经济性能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水泥窑协同处理飞灰已成为稳定危险废物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法,因为它可以完全破坏有毒物质(如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并且能够将飞灰用作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材料,节约资源和能源。然而,水泥窑和焚烧飞灰的共处置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氯(Cl-)含量(3.1%-33.4%)和硫酸盐(SO42-)含量较高(2.9%-21.0%)。高氯和高碱会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性,并可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盐,从而导致水泥窑结壳堵塞。而硫酸盐是针状钙矾石结构的一种成分,可以腐蚀钢材。根据中国《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废物标准》(HJ 662-2013),进入水泥窑的氯和硫含量分别不得超过原料的0.04%和0.3%。因此,发展深度脱氯脱硫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虽然知道水对硫酸盐的去除效果较低,但由于去除氯化物的最简单和最实用的溶剂是水,因此大多还是采用水对飞灰进行脱氯脱硫浸出处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飞灰浸出处理时氯化物和硫酸盐往往是同时产生,这将使得盐分的分离变得困难,从而导致这类盐的回收利用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对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对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处理装置,包括:
一号洗涤装置,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洗涤腔以及与所述第一洗涤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水和飞灰能够从所述第一进料口进入第一洗涤腔内,以进行第一次洗涤;
一号离心机,所述一号离心机的进料口与所述一号洗涤装置的第一出料口连接,用于在第一次洗涤结束后对从所述一号洗涤装置中输送来的洗涤浆料进行固液分离;
二号洗涤装置,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洗涤腔以及与所述第二洗涤腔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一号离心机,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一号离心机的固体出料口连接,所述一号离心机分离出的固体能够和碳酸钠洗涤液一起从所述第二进料口引入第二洗涤腔内,以进行第二次洗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