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含微藻的养殖培养基及用于养殖L型轮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5611.1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潭;潘军;叶蕾;黄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绿藻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20 | 分类号: | A01K61/20;A23K10/16;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74;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 |
地址: | 571152 海南省海口市国家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含 养殖 培养基 用于 轮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富含微藻的养殖培养基及用于养殖L型轮虫的方法。该养殖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比的原料:微拟球藻(2~10)×1013cells,大豆蛋白胨3~5g,鱼肝油5~10mL,维生素B121~10mg。本发明将微拟球藻、大豆蛋白胨、鱼肝油、维生素B12用于L型轮虫规模化养殖,该方法可有效提高L轮虫的繁殖及收取,提升室内L轮虫规模化生产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富含微藻的养殖培养基及用于养殖L型轮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轮虫应用于海产鱼类苗种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日本学者首先认识到轮虫尤其是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可以作为海产鱼类苗种的适宜开口饵料。天然产褶皱臂尾轮虫已确认有L型轮虫(大型轮虫)和s型轮虫(小型轮虫)2个种群,两个亚种在大小、重量、被甲前缘棘的形状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均有明显区别。L型轮虫前缘棘末端平滑,呈钝角状背甲,长为140-290微米,S型轮虫前缘棘末端尖锐,呈锐角状,背甲长为100-190微米。当他们将褶皱臂尾轮虫成功地应用于真鲷(Pag rus major)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后,轮虫成了所有海产鱼类苗种生产的通用饵料生物。迄今为止,用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成功地进行苗种生产的海产经济鱼类已达60余种。今天,大多数海产鱼类的苗种生产基本上是以同种方法进行的,生产的初期使用褶皱臂尾轮虫作为苗种的开口饵料;投喂轮虫时间的长短常因鱼苗种类的不同而异。海产鱼类的苗种在孵出时通常较小,除少数种类外,它们的大小通常在2-7mm。此时投喂的轮虫必须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以使它们的存活和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人们在使用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时必需关注轮虫的大小、轮虫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密度、轮虫的保障程度、轮虫是否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及轮虫的营养质量。
当前,水产养殖学家把轮虫看作是主要的“活食物囊”(living food capsule),通过它将鱼苗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传递。利用特定的营养强化技术可使轮虫富含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此外还可使其富含抗体以增强鱼苗的免疫力,提高其成活率。
轮虫的大小与其培养条件如温度、食物种类和浓度、培养液盐度或pH等密切相关,轮虫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大小也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同种轮虫不同品系间个体大小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从理论上说,获得不同大小的轮虫的方法至少有以下几种:
(1)通过调控轮虫的培养状况来获得所需大小的个体;
(2)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绢将个体较小的轮虫与个体较大的轮虫分开;
(3)选择在遗传上具有不同大小的轮虫品系进行培养。
但由于轮虫的幼体阶段较短,因此通过第二种方法很难达到对轮虫大小的完全控制。
如何获得大量的轮虫以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的需要是水产养殖学家们始终关注的问题。轮虫高密度规模化培养技术的发展为轮虫的持续供给提供了可能。轮虫作为天然饵料,作为培育水产苗种的优质活体饵料,其培养走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是必然趋势。但是现有L轮虫的养殖主要是依靠外塘培养,生产粗糙,容易受到各种原生动物及病菌等污染,导致活力下降,生产受阻。工厂化高密度培养轮虫,要求其饵料不但能使轮虫快速增殖,而且能保证大量稳定的供应。
公开号CN10263064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淡水小球藻培养ss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方法,将驯化的轮虫接种到培养基中,并向培养基内持续供应高密度淡水小球藻,维生素B12大于等于1mg/L,当轮虫的密度达到10000个/mL以上时,收集轮虫。但采用该方法培养L型轮虫,增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富含微藻的养殖培养基及用于养殖L型轮虫的方法。该方法有效解决L型轮虫规模化养殖难、易爆发病虫害等特点,可将L型轮虫进行产业化应用,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健康,营养的活体饵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绿藻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绿藻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6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轮齿条转向器壳体衬套的装配机台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