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笼养家禽料肉比测定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4234.X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朝武;余春林;邱莫寒;杨礼;杜龙环;胡陈明;蒋小松;张增荣;董琪巍;杜华锐;李晴云;夏波;刘磊;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源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39/012 | 分类号: | A01K39/012;A01K31/00;A01K31/12;A01K45/00;G06T17/00;H04L6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3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笼养 家禽 测定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笼养家禽料肉比测定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家禽饲养笼;设置于家禽饲养笼外侧的定量喂料系统;设置于家禽饲养笼内部的个体重量监测系统;分别与定量喂料系统和个体重量监测系统信号连接的数据中继器;设置于云端且与数据中继器信号连接的服务器。本发明可以自动、实时地测定家禽料肉比,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使料肉比数据的获取更加精准,时效性更强;能根据家禽个体的生长情况精确的配给饲料,使家禽的生长更加可控;减轻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饲料的浪费;维护成本低廉,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按需更换家禽站立横杆即可;使用过程便捷,无须人工参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禽畜饲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笼养家禽料肉比测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料肉比(FCR)是指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它是评价饲料报酬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编制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料肉比高说明用的饲料多,但增长的肉少;反之,料肉比低说明用的饲料少,但增长的肉多。
现有技术在获取家禽料肉比时,通常采用人工测量统计家禽的体重和吃进的饲料量,然后再进一步的计算出具体的料肉比。该方法费时费力,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测量体重和进食量,由于人工作业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误差,导致前期的工作前功尽弃。因此,一种自动、实时地测定家禽料肉比的系统对本领域的饲养主就显得非常必要。
目前给家禽喂料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一个料槽或者是料盆,将料定量倒进入之后供家禽食用,这样的喂料装置喂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浪费严重,难以保证其他家禽食用,达到精确定量喂料之目的。二是采用行车在料槽上运行,通过调节和料槽底部的间隙,达到平均饲料量的目的,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间隙的大小和料量直接的线性关系不是非常精确,特别是饲料颗粒大小的不同,更增加了精度的不准确性,同时也无法避免种禽采食之间的干扰性,难以保证种禽的需要。三是在每个个体的喂料盒加高精度的称,但是,一个称一个标准也增加了比较的随机性,特别在鸡舍内纵向风等环境的影响下,小量程的称随风的漂移也影响称的精度。
现有的家禽个体称重装置一般采用一体化设置,无论是站立架类型的还是体重秤类型,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称重精度随着设备的老化和损坏而越来越差,甚至完全失去参考价值。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更换称重装置,一方面加大了人工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饲养成本。三维成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物体体积测算领域,通过采集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行三维模型重建获得被测物体的体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物体的密度,就可以快速的计算出其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实时地测定家禽料肉比的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笼养家禽料肉比测定系统,包括:家禽饲养笼;设置于所述家禽饲养笼外侧的定量喂料系统;设置于所述家禽饲养笼内部的个体重量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定量喂料系统和个体重量监测系统信号连接的数据中继器;设置于云端且与所述数据中继器信号连接的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统计存储模块、重量计算模块和料肉比计算模块;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定量喂料系统包括:主料线、循环送料平台、个体喂料桶和个体喂料桶投料架;
所述循环送料平台设置于所述主料线下方,且与所述主料线在平面上存在重合部;所述个体喂料桶设置于循环送料平台上表面,且与所述家禽饲养笼中的家禽个体为一一对应关系;所述个体喂料桶投料架设置于所述循环送料平台一侧,且靠近所述循环送料平台与主料线的重合部;
所述个体喂料桶外表面设置有可识别标签;所述可识别标签存储有对应家禽个体信息;所述个体喂料桶投料架还包括:标签识别装置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数据中继器信号连接;
所述个体喂料桶投料架包括:主支架、喂料桶操作臂、主料桶和主料桶操作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源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源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