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数据读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986.7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陶航;鲁腾;丁思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侯珊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写入 方法 装置 读取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应用于硬盘控制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待写入数据和写入逻辑地址;根据物理地址映射表计算写入逻辑地址对应的写入物理地址;判断硬盘是否处于磁盘冗余阵列模式;若是,则按照写入物理地址将待写入数据分别写入硬盘中的两个预置物理存储区。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写入方法,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硬件要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写入装置、数据读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相应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数据读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进行数据读写时,在一些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要求硬盘有很高的容错能力。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用两块硬盘组成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1),比如一些高可靠性的服务器上的系统盘。另一种是用软件数据备份。
但是以上两种处理方式均存在各自的缺点,首先,两块硬盘组成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的方式要求系统硬件有两个硬盘的空间,而且需要有两个以上的硬盘接口,对系统硬件要求高。其次,软件数据备份方式备份数据可能和损坏的数据同时落在损坏的存储颗粒上,从而造成数据读写失败。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数据读写方式系统硬件要求高,易造成数据读写失败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写入方法,该方法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硬件要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写入装置、数据读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应用于硬盘控制器,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待写入数据和写入逻辑地址;
根据物理地址映射表计算所述写入逻辑地址对应的写入物理地址;
判断硬盘是否处于磁盘冗余阵列模式;
若是,则按照所述写入物理地址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分别写入所述硬盘中的两个预置物理存储区。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硬盘处于单存储区模式时,从两个所述预置物理存储区中确定有效写入物理存储区;
按照所述写入物理地址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有效写入物理存储区。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对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待写入数据和写入逻辑地址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硬盘进行初始化;
判断是否存在有效写入物理存储区;
若否,则上报硬盘错误提示信息。
一种数据读取方法,应用于硬盘控制器,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读取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读取逻辑地址;
根据物理地址映射表计算所述读取逻辑地址对应的读取物理地址;
判断硬盘是否处于磁盘冗余阵列模式;
若是,则按照所述读取物理地址对两个预置物理存储区中的主物理存储区进行数据读取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硬盘处于单存储区模式时,从两个所述预置物理存储区中确定有效读取物理存储区;
按照所述读取物理地址对所述有效读取物理存储区进行数据读取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航迹预测方法
- 下一篇:发现替代在线服务提供方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