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环糊精包合的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736.3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曹亦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以新(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32;G01N33/535;G01N33/53;G01N33/577;G01N33/74;G01N33/68;G01N33/574;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杭州派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14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糊精 分离 化学 发光 免疫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糊精包合的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本发明应用环糊精包合吖啶酯类似物开发了一种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免分离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环糊精包合吖啶酯类似物作为发光包合物,环糊精的空腔结构可以包合大量的吖啶酯,从而使发光信号值增强,因而具有信号放大的作用;该方法无需微孔板、磁珠、微球等载体,检测过程中无需洗涤步骤,操作简单用时少,并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放大生产,并且检测过程便捷对于检测仪器要求低,易于实现全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糊精包合的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运用标记示踪技术,完成对样本中靶目标的检测分析,该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疾病早期筛查、疾病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估等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将发光分析与免疫分析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通常需要氧化剂、发光剂和催化剂三种成分,用作标记物的可以是发光剂或者催化剂。近几年来,随着吖啶酯类、鲁米诺类发光试剂开发应用,以及超弱光检测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展迅猛。根据检测过程是否需要洗涤步骤,可分为非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目前临床大量使用的板式化学发光法、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等属于非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体系中需要固相载体(如微孔板、磁性微球等),检测过程中需要洗涤等步骤,该检测准确,误差更小,可以实现定量检测,并且灵敏度较高。但是操作繁琐检测用时长,也增加检测的成本,并且仪器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免分离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光激化学发光技术是一种通过感光微球和发光微球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产生单线态氧能量传递,从而发出荧光信号,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的免分离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偶联抗体的感光微球和发光微球分别填充感光化合物和发光化合物,当反应体系中加入靶目标分子后,感光微球和发光微球通过免疫反应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当激发光照射感光微球后,释放单线态氧离子,单线态氧只能达到距离靠近的发光微球,从而产生化学反应发出高能荧光。光激化学发光具有免洗涤、灵敏度高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同时也依赖于两种微球的感光和发光,在检测仪器的设计使用上提出较高的要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其反应机制最早是由于1948年首次阐明的。当两个荧光基团(供体和受体)彼此靠近,距离在1~10nm时,并且供体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受体的荧光激发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就可以观察到荧光能量由供体向受体转移的现象。由此机制开发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或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通过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效率信息可以反映出两个分子团距离的远近,即可以用来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或用于免疫检测分析,也是一种免分离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但是,现有的免分离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虽然具有免洗涤的优点,但仍然存在检测限低,检测范围窄,成本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环糊精包合的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应用环糊精包合吖啶酯类似物开发了一种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免分离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环糊精包合的免分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抗体1与β-环糊精包合的吖啶酯类似物连接,得到发光包合物连接的抗体1,其中,吖啶酯类似物经β-环糊精包合后得到发光包合物β-CDA;抗体2连接辣根过氧化物酶,得到酶连接的抗体2;然后加入待测样本以及本底抑制剂孵育后,加入激发液,立即检测发光信号值。
优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β-环糊精包合吖啶酯类似物得到发光包合物β-CDA;
(2)抗体1连接发光包合物,得抗体1-β-CD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以新(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博以新(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