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抗菌的温敏敷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6912.8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跃;郝林琳;冯天琪;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国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促进 组织 修复 抗菌 敷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抗菌的温敏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RADA16与Amps接枝形成自组装肽,用双蒸水将其溶解配置成2‑20mg/mL的自组装多肽水溶液,形成自组装肽;步骤S2: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于HCl‑Tris缓冲液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液;步骤S3:将上述自组装完成的多肽溶液与上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得到终溶液‑水凝胶;步骤S4:将在终溶液中加入修复肽,得到该产品。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自组装多肽自组装得到纳米结构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之间通过物理交联的方法实现温度响应性可逆水凝胶的制备,混入可溶性修复肽,实现药物的负载和控释,方法简单易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抗菌的温敏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智能材料是一类通过温度、pH值或磁场等参数变化以达到其功能化的材料。其中,智能水凝胶与生物组织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载体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
温敏水凝胶可以在相变温度下形成原位水凝胶,即低于相变温度时,体系呈现出溶胶状态;高于相变温度时,体系发生相转变,变为凝胶状态。因为其在低温下成溶液状态,因此可以很好地负载药物,在注射(如皮下注射)或涂抹皮肤后温度升高形成凝胶,包埋的药物可以通过自有扩散到人体组织,实现有效的可控释放,这种特性使其在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细胞膜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自组装肽将多个肽链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纳米结构,如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纤维、纳米棒、纳米囊或凝胶等不同结构的组装体,由于其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肽链上通过修饰功能型短肽序列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这种结构可以提供表面基团或疏水内部空腔对药物分子进行结合和负载,是负载药物的优良载体,但自组装肽并不具备温敏特性。
温度敏感型共聚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PNIPAM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在32℃左右,PNIPAM水凝胶的温敏特性主要由构成它的单体物质NIPAM(N-异丙基丙烯酰胺)产生,NIPAM分子同时存在亲水的酰胺键(-CONH-)和疏水的异丙基(-CH(CH3)2)。当温度较低时,聚合物分子内的亲水基团占主导作用,亲水性酰胺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构成致密的水化壳结构,使PNIPAM聚合物呈现伸展的“线圈”状态,此时聚合物可溶。当温度升高达到LCST时,氢键作用减弱,聚合物间由于异丙基的存在疏水作用增强,水从聚合物中释放出来形成致密“球体”。综上,PNIPAM在温度的刺激下产生了线性到球体的结构转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抗菌的温敏敷料的制备方法,以达到上述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抗菌的温敏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RADA16(短肽水凝胶)与Amps接枝形成自组装肽,用双蒸水将其溶解配置成2-20mg/mL的自组装多肽水溶液,在冰浴条件下,超声15-30min,再在4℃的条件下放置12-48h,使自组装肽完成自组装,形成具有抗菌功能的自组装肽;
步骤S2: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于pH=7.4的HCl-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在4℃条件下,搅拌速率200-400rpm/min,搅拌时间1-4小时,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液,静置放置,使其充分交联;
步骤S3:将上述自组装完成的多肽溶液与上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液于室温在4℃条件下按照如下复配条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搅拌速率200-400rpm/min,搅拌时间2-5h,得到终溶液-水凝胶;
步骤S4:将在终溶液中加入修复肽,得到该产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国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未经吉林省国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6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气井口装置及采气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架打磨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