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形梁的层积式光纤光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6786.6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7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梁;陈发银;谭跃刚;周祖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G01L5/16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层积 光纤 光栅 六维力 力矩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形梁的层积式光纤光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连接的固定环、连接环、受力环、斜置C形梁、平置C形梁以及设置在装置内的第一至第八光纤,第一至第八光纤设置有第一至第八光纤光栅;当该装置接触被测对象时,该装置受力使斜置C形梁以及平置C形梁发生形变,同时第一至第八光纤发生形变,进而使第一至第八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发生漂移,从而得到六维力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形梁的层积式光纤光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六维力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国防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医疗设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航空航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六维力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其用于感知力变化的弹性体,弹性体的结构是影响传感器维间耦合、灵敏度以及传感器动态性能等关键参数的重要因素。目前,六维力传感器普遍采用基于直梁的弹性体结构,其中包括平面十字交叉梁结构、正交弹性体结构、基于马提斯十字梁型的长杆结构、轮辐结构、非径向三梁结构、E型膜结构、双十字梁组合式结构、双孔平行梁结构、Stewart结构等,而上述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各向同性差、维间耦合大等缺点。
早期,六维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多采用电阻应变片,这类传感器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弱,且存在线性度差、输出信号弱的缺点。基于光纤光栅设计的传感器相比于传统的电阻应变片具有突出优势,如不受电磁干扰、引线较少等,更加适用于各类多场复杂环境。目前,基于光纤光栅设计的六维力传感器多采用粘贴式布置,应变传递率低,难以满足高灵敏、高精度力感知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形梁的层积式光纤光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以实现对六维力的精准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形梁的层积式光纤光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固定环、连接环以及受力环,其中,
固定环设置于连接环外围,固定环与连接环间连接有第一平置C形梁、第二平置C形梁、第三平置C形梁以及第四平置C形梁;第一平置C形梁、第二平置C形梁、第三平置C形梁以及第四平置C形梁沿该传感器的轴心周向呈中心对称设置;
固定环与第一平置C形梁、第二平置C形梁、第三平置C形梁以及第四平置C形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光纤固定孔、第二光纤固定孔、第三光纤固定孔以及第四光纤固定孔;对应地,连接环设置有第五光纤固定孔、第六光纤固定孔、第七光纤固定孔以及第八光纤固定孔;
受力环位于连接环上方,连接环与受力环间连接有第一斜置C形梁、第二斜置C形梁、第三斜置C形梁以及第四斜置C形梁,第一斜置C形梁、第二斜置C形梁、第三斜置C形梁以及第四斜置C形梁沿该传感器的轴心周向呈中心对称设置;
受力环周向设置有第九光纤固定孔、第十光纤固定孔、第十一光纤固定孔以及第十二光纤固定孔;对应地,连接环设置有第十三光纤固定孔、第十四光纤固定孔、第十五光纤固定孔以及第十六光纤固定孔;
该传感器还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第五光纤、第六光纤、第七光纤以及第八光纤,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第五光纤、第六光纤、第七光纤以及第八光纤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纤光栅、第二光纤光栅、第三光纤光栅、第四光纤光栅、第五光纤光栅、第六光纤光栅、第七光纤光栅以及第八光纤光栅;其中第一光纤光栅、第二光纤光栅、第三光纤光栅、第四光纤光栅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光纤固定孔、第二光纤固定孔、第三光纤固定孔、第四光纤固定孔,另一端依次固定于第五光纤固定孔、第六光纤固定孔、第七光纤固定孔、第八光纤固定孔;第五光纤、第六光纤、第七光纤、第八光纤一端依次固定于第九光纤固定孔、第十光纤固定孔、第十一光纤固定孔、第十二光纤固定孔,另一端依次固定于第十三光纤固定孔、第十四光纤固定孔、第十五光纤固定孔、第十六光纤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6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