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6727.9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孟绥宝;杜弘喆;冯慧君;俞然刚;詹森;王尧;周耀升;骆超锋;李培国;王澜涛;石宝星;孙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12;E21D11/08;E21D11/10;E21D11/18;E21D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710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水压 作业 空间 泥水 盾构 分体 始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盾尾密封装置的改进,采用U型素地下连续墙施工措施,一阶段把盾构机主体部分下井组装,第一台车下井置于一侧,桥架与盾体相连,桥架与第一台车上的进浆泵进口和进浆管路用橡胶软管相连,长度满足盾构分体要求;二阶段将第一台车调直并与桥架连接,再将第二台车下井与第一台车连接,设备进行调通;三阶段将剩余后配套台车及设备下井组装,并及时拆除反力架、始发钢套筒和负环管片,进入正常掘进。本发明将盾构分体始发分为三大阶段,适用于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的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难度,节约了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海底隧道施工中,盾构法因其施工安全、稳定,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已经成为海底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盾构法施工技术分为始发、掘进,接收这三个施工阶段,其中盾构始发作业是泥水盾构法施工中的一个难点。
盾构机整体始发作业时,始发井长度要大于盾构机的整体总长,盾构机可以在地面上装配好后再吊装下井组装,进行整体始发掘进。在实际施工情况下,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会出现作业空间不足,无法进行盾构机整体始发,这时需采用盾构机分体施工方法,先将盾构机主体和部分台车吊装下井调试,并始发一定距离后;再将剩余配套台车依次下井组装,调试后完成始发作业,开始正常掘进施工。
在一些特殊的施工条件下,当始发井的埋深比较大时,即水压非常高,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将成为一大难题,如何在这种大埋深高水压小空间条件下也能够顺利实现泥水盾构分体始发,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如何在这种大埋深高水压小空间条件下也能够顺利实现泥水盾构分体始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所述深基坑高水压小作业空间下泥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包括:
针对高水压条件,盾构设备的盾尾密封采用四道盾尾刷设计,最后一道尾刷采用弹簧板;
在端头加固措施中,采用U型素地下连续墙施工;
将钢套筒与盾构机主机下井组装,平移至始发端头进行定位,安装始发基座、负环,将桥架下井与盾体连接;再将第一台车下井平移至垂直于线路方向摆放,并与桥架连接;从泥水分离站引出进排浆管,引至井下,垂直于底板;此时第二台车-第六台车放置于地面上利用延长管线与第一台车相连,井下设备进行第一次调试;
将第一台车调直并与桥架连接,再将第二台车下井与第一台车连接;第二台车尾部的进排浆管上安装弯头,并将管路接头引至合适位置,通过橡胶软管与井下相应管路相连;此时第三台车-第六台车放置于地面上利用延长管线与第二台车相连,井下设备进行联合调试;
将剩余后配套台车及设备依次下井组装,并及时拆除反力架、始发钢套筒和负环管片;型钢支架架设,并将进排浆管路通过管片车与型钢支架引入隧道,与后配备台车的管路延伸装置相连,在井下合适位置架设排浆泵;与相应管路相连,再从盾构机上引出的进排浆管路另一端与井下相应管路相连;所有设备下井后,整个盾构系统进行整体调试,进入盾构正常掘进阶段。
进一步,U型素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成槽采用抓斗抓取法施工工艺,根据抓斗斗体的开度,确定主孔和副孔长度;施工中先抓取主孔,再抓取副孔。
进一步,挖槽控制泥浆的液面,泥浆液位在地下水位1m以上,不低于导墙顶面0.3m,液位下落要及时补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67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