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阿比科恩链霉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4464.8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彭霞薇;孙鑫;纪翔;霍泓儒;易丽颖;周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8;A01P3/00;A01P1/00;A01P21/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阿 科恩链 霉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阿比科恩链霉菌(Streptomyces abikoensis),保藏号为CGMCC No.19504。本发明所述阿比科恩链霉菌对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根腐病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该菌制备的菌液来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具有促进油用牡丹植株生长的作用,从而可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投入,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阿比科恩链霉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降血糖、抗菌消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抗惊厥、保肝、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牡丹籽的含油率可达到24.12%-37.83%,牡丹籽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17种脂肪酸,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其中的α-亚麻酸含量达42%以上,是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的40倍,是名副其实的高端、优质食用油。因此油用牡丹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潜在油料作物,从而使其成为集观赏、药用和油用为一身的重要经济植物。此外,牡丹可以种植在非耕性土壤上,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善土壤品质等方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成为兴起的一项朝阳产业。
然而随着油用牡丹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田间管理的粗放,病害的发生也日趋加重,并引起生产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其中油用牡丹根腐病是油用牡丹病害中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从根腐病引起的病症看,在发病初期根皮上出现不规则的黑斑,不断发展,导致根部全部变黑腐烂,造成地上部分长势衰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枝条枯死,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整株死亡,从而影响牡丹籽的产量和品质。经鉴定该病是由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针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以化学药剂为主,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病原菌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病害防治手段,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芽孢杆菌等是比较常见的拮抗微生物。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是公认的可产生多种抗生素、胞外酶等活性物质的一种放线菌,链霉菌可大量产孢,孢子抗逆性强,在土传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报道的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有卡那霉素链霉菌(S.kanamyceticus)、纺锤链霉菌(S.netropsis)、龟裂链霉菌(S.rimosus)、球孢链霉菌(S.globisporus)等。
一般拮抗链霉菌的分离环境为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中蕴含着种类和数量更多的微生物类群,是拮抗微生物筛选的优选环境。此外,有些根际微生物除了具有拮抗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同时还兼具植物促生的作用,在协助植物抵抗病害的同时,增强植物的生长活力,提高植物免疫力。虽然前期有学者对具有拮抗牡丹根腐病病原菌作用的生防菌进行了筛选(王雪山等,牡丹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44卷第7期),但研究对象均为观赏性牡丹,关于以结籽为目的的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还鲜见报道。因此,为了确保油用牡丹丰产稳产,降低油用牡丹根腐病的发生,有必要针对该病害进行拮抗链霉菌的筛选,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根际有益微生物,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投入,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同时具有拮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和产植物促生因子的阿比科恩链霉菌(Streptomyces abikoensis)LS164及其应用,该菌对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根腐病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该菌菌液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还能够促进油用牡丹植株的生长,从而可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投入,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