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探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3049.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卢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0 | 分类号: | C07F5/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秋梦 |
地址: | 中国澳门氹*** | 国省代码: | 澳门;8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探针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荧光探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发光晶体材料技术领域。荧光探针材料的化学式为[Eu(ndc)(Hndc)(DMF)2]n;其中,ndc为ndc2‑,表示1,4‑萘二羧酸完全脱质子化后的产物;Hndc为Hndc‑,表示1,4‑萘二羧酸未完全脱质子化后的产物;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n大于或等于2。该荧光探针材料能够在250~330nm的激发光照射下能够表现出红光发射现象,在Pb2+、Cu2+、Cd2+离子的痕量检测方面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晶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荧光探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食品中可能会出现铅、汞、镉等重金属,引发严重的食品中毒和相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突出问题。重金属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却很难通过代谢途径排出体外,极易引起中毒导致病变。
随着中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由重金属残留导致的中药材安全性问题日益严峻,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测定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中药材中重金属限量标准比较完善,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并不低于国外药典的限量标准,甚至铅、砷限量标准比国外限量标准更为严格。
传统的重金属残留分析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lame-AAS)以及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AAS)和其他方法。这些均需要复杂、繁琐的实验操作。上述分析方法不仅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操作专业大型仪器,而且需要大量的前处理步骤、需要大量的溶剂和时间消耗;不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目的。
最近,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具有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策略来检测农药中重金属离子,包括化学发光传感器、免疫测定、电化学传感器和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这些快检方法在使用上仍然具有一些缺点,如环境适应性不足或存储的要求高。此外,这些策略很少能同时检测中药材中重金属离子。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利于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荧光探针材料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荧光探针材料,其化学式为[Eu(ndc)(Hndc)(DMF)2]n;
其中,ndc为ndc2-,表示1,4-萘二羧酸完全脱质子化后的产物;
Hndc为Hndc-,表示1,4-萘二羧酸未完全脱质子化后的产物;
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1,4-萘二羧酸、稀土铕源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进行溶剂热反应。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荧光探针材料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荧光探针材料能够在250~330nm的激发光照射下能够表现出红光发射现象,在Pb2+、Cu2+、Cd2+离子的痕量检测方面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门大学,未经澳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