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899.9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蔡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说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0 | 代理人: | 孙树棠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型溪黄 草袋 泡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包括吊绳和茶包,吊绳连接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包内装有混合茶料,混合茶料由重量百分比的溪黄草原料20%~40%、溪黄草红茶料40%~60%、萃取颗粒5%~20%配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颗粒由溪黄草超微粉和配料萃取液混合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混合茶料由重量百分比的溪黄草原料22%、溪黄草红茶料58%、萃取颗粒20%配制而成。
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备溪黄草原料,采集鲜嫩的溪黄草茶青洗干净然后风干得到溪黄草原料;
②制备溪黄草红茶料,采集鲜嫩的溪黄草洗干净然后经过发酵工艺制成溪黄草红茶料;
③制备萃取颗粒,将风干后溪黄草茶进行预粉碎得到初级溪黄草原料,然后将初级溪黄草原料放入超微粉粉碎机中,超微粉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溪黄草超微粉,将萃取原料通过萃取工艺制成配料萃取液,将溪黄草超微粉和配料萃取液混合制粒得到萃取颗粒;
④将溪黄草原料、溪黄草红茶料、萃取颗粒按比例混合后装入茶包内;
⑤包装入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发酵工艺顺序如下,a.将溪黄草平摊在茶框上,控制温度为24~28℃,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风干4~5个小时,待溪黄草含水量40%~55%停止;b.把风干后的溪黄草直接送进揉捻机揉捻成团,然后用手将茶团充分打散,直至揉捻成条形状;c.把条形状溪黄草移入发酵室内发酵,发酵室温度为25~3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发酵时间为6~8个小时,至溪黄草变红;d.将溪黄草烘干粉碎制得溪黄草红茶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分为三次,第一次采用出风口温度为130~160℃的鼓风机吹溪黄草,摊页厚度10~25cm,烘4~5个小时,至茶叶含水量为15%~20%,自然摊凉;第二次采用出风口温度为95~110℃的鼓风机吹溪黄草,摊页厚度20~25cm,烘2~3个小时,至茶叶含水量为9%~10%,自然摊凉;第三次采用出风口温度为80~95℃的鼓风机吹溪黄草,摊页厚度20~25cm,烘2~3个小时,至茶叶含水量为7%~8%,自然摊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原料为茯苓、菊花或茯苓、金银花、栀子或葛根、菊花、金银花、槐花或罗汉果或金银花、菊花或茯苓、葛根、菊花、金银花、栀子或桑叶、荷叶、淡竹叶、菊花、鲜白茅根或金银花、菊花、决明子、荷叶或桑叶、菊花、金银花或桑叶、金银花、菊花、鲜白茅根。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萃取液为超临界萃取物,萃取工艺如下,将萃取原料加入到超临界萃取釜内,通入液态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与萃取原料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对混合液蒸馏分离杂质得到萃取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型溪黄草袋泡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预粉碎后初级溪黄草原料的粒度为6~7mm,超微粉碎处理后的溪黄草超微粉的粒度为100μ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8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舌诊基础信息采集方法、系统、舌诊仪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可变直径定位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