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体排污暗管监测无人艇及其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520.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云华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10;G01N33/18;G01S15/04;G01S15/06;B08B9/093;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体 排污 暗管 监测 无人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排污暗管监测无人艇及其监测方法,包括艇体、水质采样监测系统、排污暗管排查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采样监测系统包括载荷舱,所述艇体艇尾设置载荷舱,所述载荷舱内通过升降机构连接自动分瓶采样装置,所述排污暗管排查系统固定安装于所述艇体前端的平台上,所述水质采样监测系统以及排污暗管排查系统通过所述通信系统联系显控基站。该发明采用电能为动力的小型无人艇作为载体,搭载功能完善的自动分瓶采样监测装置,简化了无人艇本身的结构,简化了取样监测的步骤,内置水质监测装置,能够快速的获取数据,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无人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体排污暗管监测无人艇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监视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或已被污染的天然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等,随着雨水冲刷,城市建设的变化,使得一些排污管逐渐被遮盖,变成排污暗管,长期得不到治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这些排污暗管一般隐藏于水底很难被发现,所以监测起来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排污暗管监测无人艇及其监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排污暗管排查的效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水体排污暗管监测无人艇及其监测方法,包括艇体、水质采样监测系统、排污暗管排查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采样监测系统包括载荷舱,所述艇体艇尾设置载荷舱,所述载荷舱内通过升降机构连接自动分瓶采样装置,所述排污暗管排查系统固定安装于所述艇体前端的平台上,所述水质采样监测系统以及排污暗管排查系统通过所述通信系统通信连接于显控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分瓶采样装置包括隔水壳体、自动分瓶装置和排空冲洗装置,所述隔水壳体的上端盖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所述隔水壳体的上端盖上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通过所述自动分瓶装置内腔连接于多个容积等差设置的试管,所述自动分瓶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隔水壳体的上端盖内,所述自动分瓶装置内腔底部设置排空冲洗装置,所述排空冲洗装置的冲洗喷头组件设置于所述自动分瓶装置内腔内,所述试管和所述排空冲洗装置位于所述隔水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分瓶装置包括升降取样瓶,所述升降取样瓶滑动设置于所述隔水壳体的上端盖中心的过渡槽内,所述升降取样瓶通过升降结构控制升降,所述升降取样瓶侧壁上端开设一圈进水口,所述升降取样瓶侧壁下端对应于所述试管环绕设置多个分液口,所述过渡槽内侧壁底部对应于所述分液口设置多个过渡通道,所述分液口与所述过渡通道之间转动设置环形单孔隔板,所述环形单孔隔板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过渡通道通过短软管连接于所述试管的进水口,所述试管竖直固定于所述隔水壳体的上端盖的下底面;
所述过渡槽内侧壁上开设竖直滑槽,所述升降取样瓶外侧壁上对应设置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通过所述升降结构驱动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短软管倾斜设置,所述短软管连接于所述试管的一端高于所述短软管连接于所述过渡通道的一端,所述升降取样瓶内腔底面设置环形集水凹槽,所述环形集水凹槽最低处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于所述排空冲洗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空冲洗装置包括排空结构和冲洗结构,所述排空结构包括等水转盘,所述等水转盘的上端面贴合于所述排水口,所述等水转盘上对应于所述排水口等间距环绕设置等水槽,所述等水槽通过软管连通于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底端通过单向水泵连通于所述隔水壳体外界。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结构包括过滤装置和冲洗喷头组件,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抽水泵连接于所述排水腔,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提水泵连接竖直导管,所述竖直导管的顶端设置所述冲洗喷头组件;
所述冲洗喷头组件包括防水罩,升降支架和摆动喷头,所述防水罩竖直固定于所述升降取样瓶内腔底面,所述防水罩支撑所述升降支架顶端的密封盖,所述升降支架中部直杆竖直固定于所述密封盖下方,所述直杆底端设置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导管顶端的压力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云华,未经崔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