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8923.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陶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玉兰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15/00;H02J3/38;H02S50/00;H02S20/30;F24S3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421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储充 一体化 充电站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包括能量监控管理模块、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若干充电站,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充电站连入电网;第一储能模块连接光伏发电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一对一连接充电站,充电站包括若干充电桩,充电桩连接第二蓄电池组以及第二并网组件,充电桩由第二蓄电池组以及电网提供电能,能量监控管理模块监控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以及第二储能模块,能量监控管理模块根据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以及第二储能模块的运行状况进行人工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如何及时有效地为电量不足的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已成为厂商和车主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解决方案是采用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停车位配置AC慢充桩或者DC快充桩或者直接用充满电的电池组更换能量已耗尽的电池组。
此外,还有利用光伏发电的充换电站,而且并网、电池储能等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在充换电站中。
这些技术都打通了能量存储和流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比如光伏发电实现了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交流充电桩实现了电能从电网到电动汽车的传输等。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动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即充电桩的建设格外重要。
目前,充电桩的电能接入通道一般包括光伏、储能和电网三种,它们各自也够占领着市场的一定份额。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将三者结合呈一体化的例子,但该结合较为简单,运行策略也相对无序,不能完全发挥一体化的特点,从而无法实现能源配置的最优化。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包括能量监控管理模块、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若干充电站,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充电站连入电网;
所述光伏发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充电站周边的所有建筑的顶部,所述光伏发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一光伏板、若干第二光伏板、转换组件以及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板以及所述第二光伏板的板面上,所述测温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光伏板以及所述第二光伏板的温度,所述第一光伏板与所述第二光伏板通过所述转换组件连接,所述转换组件用于转换所述第一光伏板以及所述第二光伏板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包括第一蓄电池组、第一分流组件以及第一并网组件,所述第一分流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伏板以及所述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一蓄电池组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组件,所述第一分流组件连接入电网,所述第一分流组件设置第一电流检测组件,所述第一电流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光伏板以及所述第二光伏板的电能转变状况,所述第一分流组件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对流入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以及电网的电流进行分流;
所述第二储能模块一对一连接所述充电站,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组、第二分流组件以及第二并网组件,所述第二并网组件连接电网以及所述第二蓄电池组,所述充电站包括若干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以及所述第二并网组件,所述充电桩由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以及电网提供电能,所述第二分流组件将由所述第二并网组件提供的电网电能分流至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以及所述充电桩;
所述能量监控管理模块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所述能量监控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第一储能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储能模块的运行状况进行人工管控。
所述充电站还包括顶棚以及第三光伏板,所述第三光伏板设置于所述顶棚上端,所述第三光伏板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组件,所述第三光伏板通过所述第二分流组件向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以及所述充电桩提供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玉兰,未经陶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8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