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性白内障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6487.4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1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章晓庆;东田理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内障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性白内障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提取样本眼部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区域特征,并提取所述样本眼部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形状特征,且根据所述区域特征和所述形状特征确定所述样本眼部图像的目标特征;基于所述样本眼部图像的目标特征,构建核性白内障识别模型,用于确定待识别眼部图像的核性白内障级别。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准确获取眼底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病变特征,进而使得核性白内障级别的判断更加准确,为核性白内障的自动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以辅助眼科医生高效、客观、精准地诊断核性白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性白内障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核性白内障是一种主要的致盲和导致视力损害眼科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晶状体核性区域出现混浊且逐渐变硬和色泽逐渐加深。早期干预和白内障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anterior segment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是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AS-OCT图像具有非接触、高探测灵敏度、快速、高分辨、检查快速、客观定量化测量等特点并且能获取整个晶状体结构。
在临床基础研究中,学者已经研究了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像素均值与核性白内障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临床统计结果显示两者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在晶状混浊分类系统(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III,LOCS III)下,眼科医生通常将核性白内障分为两个等级:低级和高级;低级阶段是指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核性区域出现混浊症状但不明显(核性白内障级别对应为1级和2级),这类患者可以使用点滴药物来缓解白内障发展进程;高级阶段是指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核性区域出现明显的混浊症状,核性白内障级别对应3级及以上级别,这类患者需要接受临床跟踪或白内障手术。临床研究还发现晶状体核性区域下部分的像素均值与核性白内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弱于整体晶状体核性区域下,同时临床研究还分析了核性区域的直径和厚度与核性白内障厚度之间的关系。这些临床研究工作为基于前节OCT图像的自动核性白内障分级提供了临床支持,但目前基于前节OCT图像的自动核性白内障分级工作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性白内障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基于眼前节OCT图像的自动核性白内障分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性白内障识别方法,包括:
提取样本眼部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区域特征,并提取所述样本眼部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形状特征,且根据所述区域特征和所述形状特征确定所述样本眼部图像的目标特征;
基于所述样本眼部图像的目标特征,构建核性白内障识别模型,用于确定待识别眼部图像的核性白内障级别。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核性白内障识别装置,包括:
目标特征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样本眼部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区域特征,并提取所述样本眼部图像中晶状体核性区域的形状特征,且根据所述区域特征和所述形状特征确定所述样本眼部图像的目标特征;
识别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样本眼部图像的目标特征,构建核性白内障识别模型,用于确定待识别眼部图像的核性白内障级别。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核性白内障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6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